• 实施方案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创新提升市军休中心管理服务水平
  • 来源: 宁波民政
  • 时间:2017-08-03 00:00:00
  • 阅读:
  •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走一线、破难题,强铁军、惠民生”攻坚行动的重大部署,全力推动军休事业顺应新形势、再上新台阶,根据局党委安排,市军休中心负责“创新提升市军休中心管理服务水平”这一攻坚项目,为确保攻坚项目顺利完成,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精干高效、适应形势、确保稳定的原则,通过全面提升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大力开展军休文化建设,逐步建立制度完善、服务规范、流程科学、责任到位、运转高效的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硬件基础设施全省领先、软件服务水平全国一流的军休机构。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军休中心“创新提升市军休中心管理服务水平”攻坚行动作战指挥部:
      指挥长:张月丽
      副指挥长:吴贤华、邓天武
      成员:应姿、陈志斌、甘祥
      信息宣传联络员:王晓青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军休工作标准化建设,改进军休管理服务方式。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强化应用、注重实效”为原则,通过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制度完善、服务规范、流程科学、责任到位、运转高效的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各项军休工作有标准可依、按标准办事、凭标准考核的机制。找准军休中心服务管理定位,理清科室工作职能,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标准,实行AB岗工作制度。制定活动楼使用制度,实现制度上墙。出台《宁波市军休中心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基本标准》,从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医疗保障、文化建设、能力建设五大保障服务方面入手,规范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流程、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要求。制定《宁波市军休中心工作人员星级评定暂行办法》,对军休工作人员日常军休管理服务工作制订评分标准。完成军休中心工程项目后续建设工作,建成军休干部门球场。开展东鹰花园军休干部活动服务站装修升级改造。引进社会化服务,进一步优化东鹰花园工作人员值班制度。抓好新大楼物业协调管理工作,创新军休活动大楼运营模式,活动对象扩大为全市军休干部及局离退休干部,探索活动计划制定、组织实施,人员、资金保障等统筹协调机制。
      (二)推动军休工作社会化进程,推动军休工作改革创新。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工专业人才为引领的“三社联动”机制,通过无偿、低偿、有偿、政府购买等服务方式,引进医疗、家政、文化等服务项目,为军休干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依托辖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为军休干部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社会工作在军休领域的专业实践基地。在军休机构内合理设置社工服务岗位,同时鼓励军休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招聘社会志愿者,成立公益志愿者队伍,组织定期或及时走访需要帮助的军体干部,及时登门入户帮扶老弱病残的军休干部。依托市精神病院在市军休大楼开设心理驿站,为军休干部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依托113医院定期指派名医来市军休中心坐诊,为军休干部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组织军休干部集中观看安全警示片,邀请消防专家现场进行消防灭火演练,对独居、半失能军休干部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家庭入户查看,对使用水、电、气、火等不安全习惯和现象进行劝告督促整改。
      (三)提升军休工作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军休”宁波版本。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技术,研发具有行业领先性的军休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和手机APP,设置军休干部基本信息管理、健康档案管理、进出中心人员车辆登记、军休场所预约、报名参加活动、新闻信息公告、网上在线学习、预约中餐、服务评价、发送短信等模块。军休干部可通过手机APP浏览新闻信息公告、填报基本信息变化数据、预约军休场所、进出大楼、评价服务以及报名参加活动等,促进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方法转型,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效率和水平。按照省一级档案室标准建设档案室,根据市安置办要求,接收相关档案,依托专业公司开展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同时继续发挥好现有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介作用,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四)加强军休文化建设,建设和谐幸福军休家园。积极打造内涵丰富、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科学和谐的军休文化,大力开展亲情军休、活力军休、幸福军休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军休干部特质、别具一格的军休乐园。一是搭建军休干部自治自理平台。进一步发挥军休干部管理委员会和各类协会等自治组织作用,组织“共同践行文明公约?创建和谐军休家园”百人签名活动,引导军休干部管理委员会制定、宣传、监督军休服务中心文明公约和军休活动制度,充分调动军休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军休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军休干部队伍人才荟萃优势,建立文化领头人机制,带动一批人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二是搭建军休干部文体活动平台。建立军休干部展示厅,展示军休干部创作的书画、摄影、手工等作品。创作宁波军休专门歌曲,排演反映宁波军休和谐家园场景的小品。拍摄宁波军休宣传片和微电影。组织举办军休干部庆祝建党96周年和庆祝建军90周年文艺演出。开展庆祝建军90周年系列活动。实施军休大楼文化品牌形象设计展示。承办第三届全市“军休中心杯”门球邀请赛。组织参加全省军休干部趣味运动会和全市军休干部钓鱼、门球、棋牌比赛、迎春游艺活动,参加老体协各类比赛。三是搭建军休干部公益服务平台。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市老年大学军休干部分校秋季班顺利开班。引导军休干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继续发挥军休干部医疗志愿服务队作用,适时与共建单位113医院医疗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义诊。组建“老战士志愿宣讲团”到社区、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引导广大军休干部继续在革命传统教育、社会综合治理、公益活动开展等方面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五)推进军休工作职业化建设,锻造军休工作铁军。一是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组织赴外地军休机构学习考察。利用每周学习日的契机,采取“请进来、带出去”的工作方式,加强对军休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公文写作知识、沟通协调、服务礼仪、团队协作拓展等方面的系统学习,编写军休业务知识题库,每季度组织一次测试,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召开“岗位·能力·责任”专题大讨论,开展军休工作者推荐一本好书、写一篇学习心得、走访一位有特殊困难的军休干部、开展一次工作督查、提出一条好建议的“五个一”活动。组织军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赴苏州学习交流。组织军休干部党支部委员及军休中心干部职工党员开展党建知识培训班(镇海区委党校2天)。二是建立干部职工激励保障机制。政治上对军休干部职工给予关心,加大对优秀工作人员的表彰力度,增强军休工作荣誉感和使命感。生活上对军休干部职工给予关怀,深化谈心谈话制度,对工作人员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其解决,让干部职工感受如家般的温暖。每季度组织一次工会活动,组织开展职工个人疗休养活动。三是修改完善考核管理机制。修改完善个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学习考试、老干部评价纳入到考核体系,每年评选一次年度军休服务岗位明星。根据评议的结果,加大对干部职工的管理、监督和奖惩力度,激发干部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四、工作要求
      “创新提升市军休中心管理服务水平”攻坚行动任务重、要求高、时间跨度长,各科室、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上级有关部署要求上来,以严、细、实的作风和有效举措,确保圆满完成“创新提升市军休中心管理服务水平”攻坚任务。
      一是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开展“创新提升市军休中心管理服务水平”攻坚行动,是对市军休中心勇于担当、善打能胜能力的实战检验。要把开展攻坚行动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防范工作中存在的思想不重视、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把“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好效果”的要求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各科室要按照方案要求,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注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调配力量,科学组织实施各项攻坚任务。组织力量对“创新提升市军休中心管理服务水平”攻坚行动开展督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牢牢盯住不落实的事和人,督促责任担当,推动责任落实。
      三是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创新提升市军休中心管理服务水平”攻坚行动工作标准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各科室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加强协作配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科学研判形势,明确工作重点,精准发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按照每个环节、每个时间节点逐一落实。同时,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反映攻坚行动进展和成效,认真总结攻坚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