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部书记讲党课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勿忘初心,做老人的贴心人
  • 来源: 宁波民政
  • 时间:2018-10-29 00:00:00
  • 阅读:
  •   在我们福利院里,一代一代的人默默奉献在基层岗位,发挥着民政人孺子牛的精神,甘愿平凡。邵文红同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1990年参加工作,已经在宁波市社会福利院护理一线工作20余年来,我们问她:是什么让你坚持这么久,还能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做好为老服务工作。她笑笑朴实的说:点点滴滴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份事业。
      “凭良心做事,做老人的贴心人”。是她工作的座右铭。“养老工作是良心工作”,因为这些老人与我们接触的时间比他们的子女还多,所以我想无论什么理由他们选择入住到我院,来了就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就需要跟他们心连心,按照护理级别要求照顾好他们。我们知道,生活照料和排泄照料是日常护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动作是否规范,言语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老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此,通过学习培训她先后考取了养老护理中级工和高级工,自觉将护理标准内容运用到工作中去,经常对所在班组的护理人员说,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人。记得有个老人,有一天他怒气冲冲走来跟说“食堂的饭怎么越来越少了,肯定没有5毛的量”,同时对食堂的饭菜也颇有微词。于是,针对老人提出的问题,邵文红老师耐心跟他解释说“大伯,要不这样,哪天您有空,我陪您去食堂实地看看食堂人员饭是怎么蒸的,一屉蒸饭一共几斤,一共分成多少块,按市价算算5毛钱的量有没有”,我跟食堂的人说明这个情况后,第二天早上我跟他去了一趟食堂,面对面称斤核算,彻底打消了他的疑问。针对老人的口味问题,在每周订饭菜的时候,我们进行面对面沟通,做好各菜口味的解释工作,并建议结合老人的身体做到科学营养搭配。从此以后,老人特别信任她,说反映的问题总能解决,表示特别满意。其实问题的症结并不仅仅在于问题解决了,而是把他的气理顺了。但是对待自理老人和失能老人是有所区别的,从失能老人这个群体来看,更需要我们全方位的去护理,更需要讲究细节方面的处理。比如对待长期的卧床老人,翻身扣背,大小便处理,每天吃什么药,今天心情怎么样,天气变化衣服增添……心里一定得有本帐。一旦出现异常,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请医生诊治。为此,她每天深入班组,与其它护理员一起,为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确保室内外整洁无气味,与老人一起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把他们当作自家的亲人一样。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我们常说,养老工作是平凡的工作,护理工作周而复始,但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老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也赋予“护理员”这个职业更多的意义,在做好基础养老护理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养老服务内容。
      2007年以来,我院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第一批社工试点单位。社会工作这是一个新的理念,引入到养老护理工作中,对像邵老师这样不是科班毕业的人来说充满了挑战。为了将社会工作理念有效引用到护理工作中去,使自己尽快融入社工角色,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指导下,能熟练运用个案、小组和团体等社会工作方法,组织并引导老人开展各类社工活动。为此,在积极参加院里和市局组织的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刺绣、电子琴、插画等技术,通过手工劳动进一步挖掘老人的自身潜力,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说有一位包荣甫老人,刚开始每天寡言少语,闷闷不乐,为此每天邀请他参加折纸、做绢花、下棋等兴趣小组活动,还抽空单独与他聊天谈心,发现他在做绢花和折纸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把他的作品拿到院里组织的社工成果展览比赛,并获得一、二等奖,极大地激发了他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如今的他不仅精神面貌良好,并开始变得乐于助人。
      为了积极落实院里“情暖夕阳”服务品牌的创建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在满足老人日常护理的同时,更加注重老人精神层面的服务,策划了母亲节、父亲节等系列亲子社工团体活动,倡议老人的子女向父母大声表示爱,分享尊老敬老的心得体会,不少老人都激动落泪。有一位老人,原来与媳妇的关系比较紧张,同时媳妇也很少来看他,经过这次活动后,家人之间冰释前嫌,变得其乐融融,在孝亲敬老方面大家变得都特别有感触,本次活动在老人和家属中反响特别好。我们在向亲属子女传达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同时也引导子女改变“甩包袱”的误区或想法,在家要关心父母,居住的福利院的老人更要承担起子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我院地处郊区,相对来说老人外出不是特别方便。为此,在院里组织老人每周一次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我们护理员全程陪同,主要负责安全和帮忙,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为老人代充话费,代购物品。另外,为进一步扩宽信息资源和社交平台,在院部的领导下,我们在开展康复娱乐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院内“领导重视、社工支撑、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机制,集合志愿资源延伸养老服务,她所在的班组有一群特殊的群体——残障青年,为发展他们的技能,鼓励他们的生活信心,邵文红每天像姐姐又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诉求,了解到他们向往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邵文红评估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身体状况,提出了“助飞天使”康复项目,主要内容就是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信,院里也十分重视提供了虚拟就业平台,今年还去鼓楼步行街开展了公益慈善义卖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院为家,舍小家顾大家。对福利院人来说,手机24小时畅通是肯定的。邵文红老师也一样,老人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过来,都要保持良好的态度,耐心做好各种解释工作,同时时刻把他们的安危放在心上。近年来,我院连年遭受水灾之患,令人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10月我院受“菲特”强台风影响,单位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市区交通瘫痪。一想到老人的安危,而且单位人手紧张,又出现断水断电,邵文红老师立马徒步涉水去单位支援,因为水位及腰,行走特别困难,整整走了2个多小时,虽然大水浸湿了衣裤,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信仰,就是要确保在院人员的安全,这是我们的职业赋予我们的责任。
    总之,邵文红老师就是我们众多护理员中的一位代表,大家都守着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日日付出。没有高歌猛进,只有甘愿平凡的俯首工作。最美民政人,其实不是远处高不可攀的标杆,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