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部书记讲党课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一名军供战线的“老兵”
  • 来源: 宁波民政
  • 时间:2018-10-30 00:00:00
  • 阅读:
  •   早上7:00,推开军供食堂的大门,听见角落里传来阵阵跌宕起伏的呼噜声,那么响亮又有节奏,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肯定是冯侯斌师傅做完今早5点的军供早餐任务后,直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大家都舍不得吵醒他,因为大家心里都知道昨晚他估计又只睡了4个小时。身为军供食堂的负责人,他总是忙到最晚离开食堂,第二天又是凌晨3点准点食堂报到,有时候海训部队因运输装备需要驻扎在宁波近半月,他就每天这样连轴转的坚持着,大家都特心疼他。看到他趴在桌上幸福酣睡的这一幕,我们心里只想让他再多睡会儿,哪怕只是短短的5分钟也好。我们像是提前说好了似的,一个个都轻轻地从他身旁走过,然后又轻手轻脚地开始忙活中午的军供餐制作。
      他的内心,驻扎着为“军”意识。军供站作为人民政府支援过往部队的组织机构和战备设施,承担着为新兵入伍、老兵退伍、部队调防、训练、国防施工、紧急抢险救灾等部队运输途中的饮食、住宿供应任务。因此,部队官兵是军供站的首要服务对象。冯候斌作为一名军供战线的“老兵”,更是深深明白军供站的建站初衷和职责使命,我们军供站永远姓“军”,我们因“军”的存在而存在,所以,他作为我站与军代处任务沟通的信息员,当接到军代处的任务时,无论是“菲特”洪涝灾害救灾保障,在市场物资奇缺、交通严重隔断、救灾人员有限等困难的前提下,他没有拒绝;还是部队突发性临时应急保障,打破任务提前通知的常规,要求短短2个小时内完成应急保障,他也没有拒绝;更不用说在日常军供保障中部队需要临时增加生姜水、大冰块、代买日用品等日常需求,他更不会拒绝。为“军”信念已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里,只要部队需要我们,我们就是他们的后勤大兵,时刻准备着为部队服务。
      他的眼里,只有“任务”两字。每年的新兵入伍是军供保障任务最重、最繁忙的时候,不仅就餐保障任务量大,而且部队批次多,对时间把握、供应及时、服务到位、安全保密等要求都特别高。去年,我站在做好宁波新兵运输保障任务的同时,又第一次远赴台州承担跨区域远距离异地新兵保障任务。冯候斌为了能同时做好两地的新兵饮食保障任务,9月上旬不停地穿梭在宁波台州两地,参加军代处组织的新兵铁路运输会议,寻找台州制作保障场地,联系部队确定保障人数和时间点,反复推敲军供菜谱满足不同地域官兵需求。因为火车站点停靠的时间点只有三分钟,我们的任务必须严密、周到、细致,不允许出现一丝差错,没有完成任务对于军供站来说就是重大事故,是坚决不允许的。他那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了军供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大家以高昂的热情和饱满的战斗力圆满地完成了宁波台州两地首次同步保障任务,得到了上海铁路军代处和部队官兵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并把宁波军供站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军供工作会议上给予通报表扬。
      他的敬业,融化在他的“骨髓”里。冯候斌在军供站身兼数职,他是我们的工会主席,是我们的军供食堂负责人,也是我们单位的采购员,班车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会主动去接送客人,在单位里总是看到他忙忙碌碌的样子。他总说:“忙惯了,停下来难受,还是忙点好”,但是,我们也心疼他,总是劝他抽空多休息,毕竟去年4月他在上海刚做了一次大手术,如小西瓜那么大的肿瘤从他的腹部取出,手术结束后本想让他在家多修养几个月,但是每年6月份军供站就进入部队海训保障高峰,他不顾身体没有修养好义无反顾地重返军供岗位,哪怕每天身体只能支撑他来上半天的班,他也一天不落下,直到部队海训保障任务结束。
      也许就有那么一些人,不需要绚烂的绽放,却用日复一日地坚持和执着,在这条并不为人熟知的军供战线上,与全体军供人一起,用整个人生兑现着自己对党、对军队、对人民的承诺: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冯候斌就是这样一位军供战线的老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不平凡的军供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