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文件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城乡现代社区“五社联动”工作指引》的通知(甬民发〔2022〕132号)
  • 来源: 市民政局
  • 时间:2022-10-10 11:43:52
  • 阅读:
  • 各区(县、市)民政局,宁波前湾新区、宁波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全市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精神,完善为民服务精准匹配机制,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宁波市城乡现代社区“五社联动”工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宁波市民政局

    2022年10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波市城乡现代社区“五社联动”工作指引

    一、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宁波市城乡现代社区“五社联动”(简称“五社联动”)工作。

    二、基本内涵

    “五社联动”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大场景和全面打造“五心”“五高”城乡现代社区大背景下,强化党组织对城乡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的领导能力,以城乡现代社区治理和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城乡现代社区治理机制。构建“五社联动”工作机制,以培育壮大“五社”要素、推动“五社”有机融合为重点,旨在实现“五社”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城乡现代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加快形成新时代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格局。

    三、要素功能

    (一)社区。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要义,以构建居民幸福共同体为导向,以“党建引领有力、为民利民安民、治理简约高效、环境美丽宜居、邻里守望相助、平安和谐有序”为基本内涵的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功能: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动员支持专职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支持、监督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动员社区志愿者,吸纳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

    (二)社会组织。在城乡现代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由本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和为社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组织。功能:承接、实施社区公益项目或活动,组织居民开展自助互助服务等。

    (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或接受过专业教育背景的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人员。功能:承担需求调研、项目策划、服务输送、资源链接等。

    (四)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内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力等特长和优势,从事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城乡现代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人群。功能: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引导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区自助互助服务等。

    (五)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城乡现代社区可获得、可支配,用于回应社区需求、提供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物质、资金、技术、服务等社会资源。功能:开发利用社会慈善资源,筹集社区慈善资金,资助社区公益慈善项目实施等。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力争在全市城乡现代社区全面建立起融合发展、运转有效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更加活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引领作用明显发挥、慈善志愿服务广泛发展共享的良好局面,构建起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服务有效可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现代社区共同体。其中,平均每个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分别拥有社区社会组织28个、18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活跃度达到80%以上,建立区(县、市)社区发展基金会10个以上,选树品牌社区社会组织3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5万人以上,实现城乡现代社区慈善工作站全覆盖,年实施社区“微治理”公益项目2000个以上。

    五、联动路径

    (一)因地制宜,在优势资源上强联动。实施社区和社会工作嵌合行动,根据城乡现代社区内涵特征,因地制宜配备、吸纳、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挖掘作用突出的社会组织、发展突出的社区志愿服务、筹措能力突出的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发挥优势资源,促进“五社联动”的要素供给。

    (二)整合平台,在功能互补上强联动。实施社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行动,支持社区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突出“一老一小”服务,统筹整合现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居民会客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家园等相关服务资源,推进覆盖全体居民、功能齐全、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社区服务矩阵,为“五社联动”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撑。

    (三)需求导向,在项目运作上强联动。推行“365社区服务工作法”“345社区服务群众制度”,全面深化“包片联户”“包网入户”制度,及时发现居民需求,开发设计社区服务项目,发布服务项目清单,为“五社联动”提供必要的项目储备。

    (四)内挖外引,在人才队伍上强联动。实施专职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行动,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提升组织动员、草根领袖培养、策划实施服务项目等能力。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社区,在项目设计、示范引领、培训督导等方面开展专业辅导,形成服务居民群众的合力。

    (五)多方参与,在共建共享上强联动。立足多方共治,充分发挥专职社区工作者的积极因素,积极调动“五社”要素广泛参与、深度融合,推动实现社区治理成果共建共享。开展社区自治组织规范提升、社会组织培优提质、社会工作效能迭代、社区志愿服务和社会慈善资源助力等五大专项行动。健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拓宽公益慈善资源筹措渠道,扩大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服务效能。

    (六)数改牵引,在技术支撑上强联动。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现有市级基层治理大平台,搭建“现代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实现“五社”要素信息汇聚共享。依托信息平台及时了解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和问题清单,引导社区各类主体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开展社区协商、实施“邻里守望”和社区微治理项目。 

    六、联动流程

    (一)需求发现。社区建立健全需求发现机制,广泛引导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现实需求征集活动,通过居民主动提需求、社工入户走访采集需求等形式,用好线上常态收集、线下定期商议机制,及时整理汇总需求清单。

    (二)项目设计。专职社区工作者对收集的需求清单进行初步筛选,并按照环境美丽宜居、邻里守望相助、平安和谐共治等进行归类梳理。引入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针对具体需求设计公益项目方案,形成需求清单的解决方案。

    (三)资源对接。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公益项目设计大赛等载体,通过项目化形式,组织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组织开展需求、力量、资金、技术等资源对接,完成项目发包。

    (四)项目实施。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后,组织专业力量实施推进,社区参与项目指导监督服务全过程,并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志愿者服务等辅助力量和联系对接、公共场所使用等协助服务。

    (五)评估反馈。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跟踪审计,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项目规范运行。项目实施完成后,由社区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成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下一步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五社联动”是建设城乡现代社区的重要举措。民政部门要会同组织、宣传、政法、团委等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协同推进。各区(县、市)党委、政府要将“五社联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督促考核,依法向镇乡(街道)放权赋能,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镇乡(街道)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职责,细化工作举措,及时研究解决在推进“五社联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大资源投入。各区(县、市)要强化项目支撑和财政保障,积极争取将推进“五社联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1+1+X”资金筹措模式,加大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支持力度,推进社区发展基金会建设,加快推动镇乡(街道)、社区建立社区发展基金,形成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等通过项目化方式参与社区治理。

    (三)加快创新推进。各区(县、市)要抓紧制定时间表、绘制路线图,扎实推进“五社联动”落地见效。要紧紧围绕城乡现代社区的内涵实质和主要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探索创新“社区+”多方主体灵活参与的联动路径、联动方式。坚持边推进、边研究、边完善,及时总结提炼“五社联动”实践经验,重视城乡现代社区发展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为“五社联动”更新迭代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