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和儿童优先原则,认真贯彻省新时代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三圈一站”提升行动为载体,强化生活兜底和监护兜底保障,多方精准纾困帮扶,增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幸福感。
聚焦“三维共建”,增能“家庭圈”
一是提高家庭关爱保护意识。针对多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由隔代抚养或近亲属监护的特殊性,且部分监护人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特点,村(社区)儿童主任、儿童之家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开展入户宣传,引导监护人增强家庭关爱保护意识,全面关心、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二是增强家庭关爱保护能力。落实“精细排查、精确认定、精准保障”,及时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落实低保、低保边缘户相关补助政策,缓解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经济忧虑。儿童骨干通过上门探访和集中培训,加强家庭教育监护指导,提升监护人教养能力、监护能力。三是夯实家庭关爱保护责任。立足家庭教育促进法,发挥民政、妇联、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合力纠正家庭教育失职,持续跟踪加强保护,压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保护职责,推进监护人“依法带娃”。
聚焦“三点发力”,创优“学校圈”
一是抓住校内管理重点,加强教育引导。全县各中小学校相应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6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教育资助,建立分类管理档案,落实一对一的“德育导师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辅导、生活引导和心理疏导。开展防溺水、防触电、防欺凌等知识宣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突出劝返受教要点,做好“控辍保学”。通过《困境儿童监护风险评估与服务规范》的运用,班主任及时掌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风险领域和等级评估情况,做好失学、辍学儿童的劝返复学工作,开展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专项督查。创建省级“数字家长学校”已完成70%,预计2025年前达到100%。三是瞄准经济困难靶点,开展慈善助学。截至目前已为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内的461名低收入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 94万元,发放1-3万元不等的助学贷款共计贴息 6.15万元。签约社会组织联合五老、教师、村(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跟踪服务,引导孩子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聚焦“三力驱动”,融合“社会圈”
一是建强基础支撑力。全县16个乡镇(街道、园区)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展改革、教育、公安、乡村振兴、妇联等基础组织力量,细化职责和工作措施,根据上级儿童重点工作清单,及时排摸辖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名单,制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要事项工作计划。二是放大项目带动力。“小橘灯”困境儿童成长计划连续4年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入户探访,由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家庭监护评估、监护指导和家境调查170余次,成功解决委托监护人更换2起。“阳光暖心工程”行动已经投入600余万元为困境儿童改善学习生活环境和为期半年的健康成长关爱服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也纳入了该项行动计划。三是增进平台引领力。依托儿童阵地(县未保中心、乡镇未保站、示范型儿童之家)建设,充分链接政府公共设施、服务及社会资源等,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临时监护、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服务,形成“一站式”关爱保护平台,持续推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保护综合化、全面化、社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