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民政局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7号建议的答复
  • 来源: 市民政局
  • 时间:2023-08-16 11:27:54
  • 阅读:
  • 袁哲海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智慧居家养老场景应用的建议》(建议147号)收悉。经与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大数据局研究、协商,现答复如下:

    随着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普惠便捷、智能高效的数字化优势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逐步凸显。宁波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按照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总体部署,聚焦医养康养资源整合与服务开展,全力推动“甬易养”“甬有长护”“优享医护”等数字化改革项目,数智赋能居家上门生活服务、居家医疗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等,助力打造“甬有颐养”幸福民生品牌,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构建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智慧平台。2021年起,市民政局围绕养老服务与管理现实需求,探索建设“甬易养”智慧养老应用,开发集成养老护理培训、居家上门服务、居家老年助餐、机构安全巡检等场景应用,提升养老服务与管理数字化水平。其中,居家上门服务作为“甬易养”首批重点开发与应用场景,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核心,打造线上申请与下单、服务开展与满意度评价全流程服务与监管综合平台,目前已投入试用,全市约16万名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象已录入“甬易养”系统,并逐步实现与线下服务进行双向联动,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更透明、更高效。“甬易养”通过GPS定位、蓝牙信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信息技术及设备,可实现预约派单、服务实施、定位计时、回访评价等全流程监管,及时跟踪服务地点、服务时长、服务项目并反馈异常情况,服务机构与业务主管部门可通过现场、电话进行巡查与确认,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流程监管闭环。

    下一步,我局将依托“甬易养”智慧平台“居家上门服务”场景推进“爱心卡(敬老分)”机制,把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发放到老年对象,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及人员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老年对象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服务供给主体及服务人员,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工作推进改革探索中,我们也将研究评估您提出的社会零散养老护理员集约化管理的可行性方案。同时,将加大“甬易养”养老人才培育场景应用,不断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实施养老护理“百千万”专项培训工程,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专业水平。通过应急呼叫电话机、穿戴设备、手环、电视遥控器等智慧产品,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不断完善居家老年人应急救援系统,并在“甬易养”框架体系下开发相关场景应用、集成相应数据与设备。

    二、搭建居家老人健康管理智慧场景。针对我市失能老年人特别是重度失能人群数量逐年攀升、当前长护服务难以得到满足等问题,市医保局于2022年10月上线发布了“甬有长护”数字化公共服务应用,全市近400家护理机构入驻,6200余名护理人员实名登记,实现了长期护理保险申请、评估、服务、支付、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较好地满足失能老年群体的护理需求。针对居家老年人医疗服务,市卫生健康委依托“云医院”设立 44个远程医疗服务中心、273个云诊室,并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养老机构搭建终端或体验点,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看名医”。 2022年,全市云医院平台注册60岁以上老年用户53万余人,全年老年人在线问诊39594人次,云医药处方量39525张。针对居家老年人护理方面,市卫生健康委在浙里办“健康宁波”专区上线“优享医护”项目,由护士接单并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全市200家医疗机构的6247名护士注册,截至2022年底累计服务2.2万余人次。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宁波市民政局

    2023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