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永嘉县以省级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试点为契机,相继出台完善4个关键性文件、18个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各方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构建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补足补齐断点、堵点、空白点,构筑“流动花朵”优质成长生态圈。
全要素统筹,提升服务精准度
精准摸排服务对象。该县依托“大数据+网格化”,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主动发现和定期监测工作机制:县级建立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镇、村级打造“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专业机构社工+社会组织+网格员+志愿者”专业队伍。通过逐一对比和入户核查,确保数据排摸高效精准;对存在自身残疾、心理或行为异常等重点对象,建立“一人一档”,分类落实帮扶关爱保障。其间,共排查18570人,发现流动儿童13844人,建立重点关注对象档案10个。
精密布局服务阵地。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外来务工人员量大等实际情况,该县科学“布网划圈”,设立18个集聚地流动儿童服务点,可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辅导、文化娱乐、情绪疏导等服务,实现优质儿童资源全覆盖。目前,该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620余万元,建成未保关爱服务阵地565个,较省定目标提前一年实现22个乡镇(街道)、541个村(社区)全覆盖,开放了669个“儿童之家”、妇儿驿站。
精心配强服务力量。该县在乡镇(街道)层面选配22名民政助理员担任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层面选配541名妇女主任、村干部等担任儿童主任,今年已累计发放儿童主任补贴超48万元;通过“购买服务+公益服务”相结合,有效联动全县3200余名妇联干部、2000余名“小芳妈妈”、156名“爱心妈妈”及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开展流动儿童关爱活动。
全身心帮扶,提升成长光照度
生活上兜底保障。该县通过“线上+线下”精准画像,协调流出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困儿童等保障范围;创新“跨省通办”机制,推动资格认定“异地受理、快速办理”,帮助2名新疆籍在永嘉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在新疆、抚养在永嘉”。
心理上关爱呵护。该县充分利用县级心理成长中心、省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定期为流动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和分析,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性、公益性服务,为流动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关爱活动130余场次,精准覆盖3000余人次。
教育上优质供给。该县持续加大优质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实现凭“居住登记”即可入读指定公办学校。目前,已实现随迁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增加优质学校入学指标,让随迁子女“有书读”还能“读好书”。
全方位保护,提升环境友好度
提升个体自我保护意识。该县在调研中发现,流动儿童家庭“照看者”普遍呈现功能性缺位,导致孩子在社会化与认知发展方面呈现出滞后于城市儿童的现象。为此,该县创新开展“12355为青春护航”等活动,以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并广泛开展“法治副校长”“权益岗在行动”“模拟法庭”等针对性法治教育活动150余场次。
强化多方协同监护力度。该县聚焦打造家校共育“1+1>2”新样态,落实校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校园封闭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达标率、“护学岗”设置率等四个100%;自主研发开通“嘉学习”平台,完善县、校、班三级家委会网格,针对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和个案咨询工作;聚焦完善“教育指导+帮教回访”新模式,成立运行全省首个公检法联合“家庭教育服务站”,分类发送《家庭教育指导令》《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委派专人开展社会调查、思想教育引导等,督促监护人积极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筑牢“涉未”司法保护屏障。该县推动落实“入职查询”“强制报告”等制度,检察、民政等部门完成涉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1.58万人次,明确学校、托幼及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等主体强制报告责任;多部门联合出台涉未救助线索移送办法、权益司法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家事案件工作联络站,发现线索及时介入开展线索核查、支持起诉、心理疏导及案后回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