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关注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寻母10年 暴瘦50斤 他和母亲在宁波团圆
  • 来源: 宁波晚报
  • 时间:2024-11-08 10:15:32
  • 阅读:
  • 53f66a17-d19a-4bb7-9598-ce6371d47e67.jpg

    徐高峰一直握着妈妈的手。

    63e08c51-4a3a-4e66-bb2c-04fc143f1ea4.jpg

    徐高峰向救助站工作人员赠送锦旗。

    10年前,徐高峰从河南踏上了前往宁波的务工之旅,然而意外使他和母亲失去了联系。在这10年里,他踏上了另一条漫长而艰难的寻亲之路。无数次希望燃起,却一次次地在失望中破灭。

    转折发生在今年10月,徐高峰接到宁波市救助管理站的电话,对方说:“你的妈妈找到了,你来认一认。”

    将信将疑的他打开视频,听到了河南方言,“是我妈妈,没错!”徐高峰认定。

    妈妈变胖了一些

    身体指标不错

    10月30日,天空飘着小雨,徐高峰和弟弟徐中峰在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往宁波市民康医院办理相关手续,准备接妈妈王秀玲回家。

    徐高峰提着一袋崭新的衣物,包括防风外套、裤子和鞋子,这是他为妈妈精心挑选的。

    “我找妈妈已近10年,从未放弃过,心里早已做好了面对最坏情况的准备。”他颤抖的声音中,饱含多年来的思念与内心的挣扎。

    徐高峰来到民康医院见到母亲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又惊又喜。

    “妈妈看起来白白胖胖的,头发白了许多,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我差点没认出来。” 今年70岁的王秀玲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流浪与漂泊,但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各方面身体指标都很不错,没有基础疾病,甚至还胖了一些。

    这也让徐高峰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是你们让妈妈晚年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让我们一家人能够团聚。”他说。

    “王阿姨听说找到儿子了,要回家了,这几天晚上都高兴得睡不着觉。”长期照护老人的高级护理员江姬分享了王秀玲这两天的心情和状态。

    漫漫10年寻亲路

    他瘦了50斤

    10年前,33岁的徐高峰携家人到宁波务工,从事货运行业。母亲王秀玲跟随他一起到了宁波。

    2015年3月5日,患有精神疾病的王秀玲走出家门后,就再也没能找到回家的路。因为身上没有有效身份证明,且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她暂时滞留在宁波市民康医院。

    这一滞留,就是漫长的岁月。

    从此,徐高峰陷入了无尽的寻找与等待之中。因为工作性质,他常常出差,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拿着母亲的画像张贴寻人启事。他也曾通过公安、报纸、广播、电视寻人,但都没有母亲的消息。

    “走在路上,看到流浪的老人,我都要多看两眼,经常也会给他们一些帮助。”徐高峰回忆这10年的煎熬,他担心母亲在外流浪受苦,这份担忧如同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却也成为他寻亲的动力。

    10年时间悄然流逝,徐高峰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体重减轻了50斤,如今身形消瘦。当他在医院见到久别重逢的母亲时,母亲甚至一开始都没能认出眼前人是自己的儿子。看着消瘦的儿子,王秀玲没有说话,但眼泪止不住往外流。

    “过去10年,我没能好好陪伴您,现在我要弥补回来。”回家的路上,徐高峰紧紧握着妈妈的手,这一次他再也不会轻易放开。

    徐高峰向记者吐露心声,为了迎接妈妈回家,他特意在海曙深溪村租了一套独门独户的小院,准备养些小鸡、小猫,让妈妈安享晚年。

    帮百名受助人员找到回家路

    看到母子团圆这一幕,从未放弃为王秀玲寻找家人的卓斌峰不禁泪目。

    作为宁波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卓斌峰和同事们虽然见惯了这种场面,但这一次,他们依然感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线索,希望能帮助每一个受助人员找到回家的路。”卓斌峰说。

    为了帮王秀玲寻找家人,他们曾多次开展传统甄别寻亲和人脸识别比对,于2017年1月在全国寻亲网推送,同年6月进行了DNA血样采集,尽管每一次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但他们依然执着地坚守着。

    直到2020年7月,宁波市救助管理站为王秀玲老人办理了落户安置,并取名“石磊”。

    此后,寻亲工作仍在持续进行,工作人员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希望能找到老人的亲人。

    在今年的一次回访中,卓斌峰在老人病情稳定时与她沟通,试图从她模糊的记忆中寻找线索。终于,经过长时间的引导,他获得了有用的线索:老人是河南省鄢陵县马坊乡人,儿子叫徐高峰。他们迅速联系当地村干部查询,并成功对接上了老人在宁波的儿子徐高峰。

    在这个湿冷的秋日,徐高峰母子的团聚如同温暖的火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与感动。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家庭的团圆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宁波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刘可为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寻亲工作方法,让更多失散的家庭能够重聚。

    据统计,2023年至今,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已帮助全市18名已安置人员和近百名身份信息不明的受助人员找到户籍,其中滞留10年以上的有4人,最长滞留时间达17年,新增无身份信息受助人员身份核实准确率更是达到了100%。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团圆与欢笑,也是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