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抓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契机,不断深挖地名资源,发挥地名产业作用,建立标准地名地址库及协同平台,强化标准地名使用规范,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多部门协同打造数据库
为加强乡村地名建设、夯实乡村精准治理,吴兴区先后出台《地名文化建设和乡村地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乡村著名行动”实施方案》《“推进乡村道路命名设标 深化地名公共服务”方案》,编制《地名规划方案》等。同时,吴兴区成立由分管副区长牵头的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统筹全区地名工作;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则采取“例会+专班”工作模式,由区民政局牵头,区委政法委统筹,区大数据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协同,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立立体交织的巡查监管制度,凝聚合力,促进形成“乡镇街道一线管、区级部门联合管”的社会共治局面。
深化信息服务
为提升乡村地名定位精细度,吴兴区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入网”“上图”,不仅数字门牌实现全覆盖,应用场景也更加多元。目前已集成便民服务应用29个,提供便民服务事项157个,让群众在家门口扫码数字门牌即可方便、快捷、精准地获得有关信息。
除便民服务、地名文化、协商治理等功能外,数字门牌还引入乡村周边的旅游景点、民宿酒店信息查询和导航服务,助力激发乡村产业活力、促进农产品消费。
此外,吴兴区还以结合数字门牌试点契机,搭建“吴兴区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全面采集村落、道路、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信息,实现地名地址、地名标志及网络地名全面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已累计入库数据44.09万条。
推动成果转化
为深挖地名内在价值,吴兴区持续加大对地名特色资源的传承保护和转化利用,打造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将“妙西黄桃”“东林柳编”“织里童装”等农产品、手工艺品列入《吴兴区首批地名标识产品名录》,借助网络媒体等途径宣传推广,扩大地名影响力,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吴兴区以“地名文化故事”为主线,打造了八里店镇地名文化展示馆、菰城村地名文化示范村,将其作为集中展示当地乡村地名文化遗产的对外窗口。此外,该区积极开发地名文化产品,编纂《吴兴区地名文化遗产名录》《闾里记》等地名文化书籍,拍摄地名微电影,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地名文化的认同感。
为深化城乡融合,吴兴区还将地名文化融入旅游线路,应用“西塞山一码游”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了“旅游+地名服务”全面优化捆绑,将乡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经济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