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关注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办好民生实事
  • 来源: 宁波日报
  • 时间:2024-02-22 11:37:07
  • 阅读:
  •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的省、市两会,相继推出涉及医疗、教育、共富、交通、养老、就业等干货满满的民生“大礼包”,清晰勾勒出一幅增进民生福祉的新画卷,正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厚植为民情怀,倾注真情实意,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这朴实的话、真挚的情,掷地有声、温暖人心。

    党在百年奋斗征程的实践启示我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对民生的重视程度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就曾举例告诫全党要关心群众生活。长冈乡政府对上级交给的任务完成得很好,青壮年男子80%参加红军,公债卖得很好,原因是乡政府在农民遇到房子失火、没饭吃之类困难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群众因此认为共产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进而把革命当作生命。汀州市呢,除了派任务,“完全不理群众生活”,因此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成绩极少,后来连群众代表会议都召集不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内忧外患,群众体谅党和政府的困难,宁肯节衣缩食也要支持国家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改革开放中,无数人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丢掉“饭碗”,忍受改革的“阵痛”。正是依靠广大群众的艰苦拼搏和奉献精神,我们才得以从胜利走向胜利,同时,也使缔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的亿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使群众满意度极大提高,上下合力、齐心共振。

    今天,党和政府面临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对实现现代化的支持程度,取决于他们利益的实现程度。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办好民生实事,凝聚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意愿,才能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汇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一些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群众却没有“感觉”,主要是对群众所需所盼了解不深入、掌握不到位,导致工作没有针对性。只有尊重群众主体地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找准群众的痛点难点,以“民声”定“民生”,将实事围绕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而展开,使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保障和改善,才能实现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确保民生福祉更可感、更可及、更有力。

    人往高处走。群众的期待不断提升、永无止境,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随着国家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日益广泛,是顺理成章的事。各级党委、政府应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聚焦人民需求变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的基础上,不断满足群众的新期盼,通过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群众从“拥有”到“高质量拥有”。

    民生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千头万绪,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建立长效机制,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改善民生需要真金白银,政府就要坚持过紧日子,让利于民,集中更多财力物力,有力有效加快推进,最终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相关部门和服务窗口应健全服务体系,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改进作风,聚焦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积极作为,把群众期待当成政府的执政追求,把群众愿景当成人民公仆的责任担当,锲而不舍推进民生实事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