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温州平阳:为养老服务注入慈善“活水”
  • 来源: 中国社会报
  • 时间:2024-09-05 15:15:58
  • 阅读:
  • 近年来,浙江省平阳县将养老服务“爱心卡”和“村村慈善”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引导公益慈善和社会力量助力养老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平阳县累计开展老年助餐、助洁等各类服务131.66万次,发展养老爱心商家559家,发展为老服务队伍312支,老年人享受购物折扣优惠612.45万元。

    建立慈善助老机制

    平阳县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凝聚各方合力推动“爱心卡”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确保养老服务优质供给可持续。在组建工作专班全职推进“爱心卡”试点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平阳县强化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资金筹集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每年固定投入1600万元支持养老服务工作;加大集体经济支老惠老力度,每年提取经营性收入的5%用于本村老年人“爱心卡”资金补助;坚持家庭养老主体地位,通过配套资金激励引导家庭充值消费,2023年以来共撬动集体、社会、家庭资金4893万元。

    平阳县发挥慈善资金补充作用,全域开展村级慈善工作站和基金建设,一体推进慈善组织培育、资源链接整合、场地共建共享、项目优化实施,原则上村级慈善基金将30%以上的资金用于补充养老服务“爱心卡”。截至今年5月,全县成立453个村级慈善工作室和基金,共投入“爱心卡”2100余万元,为养老服务注入慈善“活水”。

    铺设多元助老渠道

    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重点工作,平阳县围绕老年食堂如何“办得久”的问题,发动慈善、乡贤、专业运营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并结合村社发展特点,推动助餐服务长效运营。县级层面成立“爱心卡”老年食堂基金,规模达2175万元,在全县构建“老年食堂+公益慈善”新模式,借助慈善力量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社会环境。乡镇层面积极引导商会、志愿服务组织、乡贤等介入养老服务领域,开展“助老扶老·回报家乡”活动,为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托底。

    结合各村自身特色优势,平阳县大力培育“一村一品”,通过集体资产收益、项目运营反哺等方式支持老年食堂长效运营。例如,顺溪镇溪南村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新建民宿并配套老年食堂,通过出租民宿反哺老年食堂运营;万全镇周垟村围绕“一环五岛”构建乡村旅游胜地,将每年村集体获得的20余万元文旅收益反哺老年食堂。

    在购物服务上,平阳县打造“线上+线下”老年购物场景。线上,由县供销社牵头在“农贡多”供销超市打造“爱心卡”消费场景,贯通“爱心卡”数字平台与“农贡多”供销超市APP,为老年人提供稳定可靠的线上购物渠道;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在偏远山区构建“商品配送到村,党员送货到户”的配送模式,切实解决老人出行难、购物难问题。线下,平阳县组建爱心商家联盟,围绕老年人日常高频消费场景,招募便利店、农贸市场、邻里食堂等各类爱心商家559家,确保“一村一家”,让老年人就近享受购物实惠。

    开展困境老人帮扶

    针对生活困难的高龄独居老人易发生误服过期药品等问题,平阳县发动网络募捐开展“容药”健康帮扶计划,通过上门走访,为老年人配送“容药”爱心医药箱,为老年人提供药品整理存放、保质期筛查、服用量核实等服务,并通过陪聊、询问等方法了解老年人近况,对接帮扶资源。截至目前,该计划已走访老年人760多人次,帮扶273位老人。对于有些孤寡老人住地偏离城区、交通不便、行动不便等困境,平阳县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服务。例如,平阳县海鸥义工队开展“情系革命老区,温暖孤寡老人”项目,连续8年为山区孤寡老人发放生活救助金80万元,服务时长10万多小时。

    平阳县还探索老年食堂与来料加工坊合作模式,让老年人在食堂用餐之余还能有就业机会。在闹村乡,老年人空闲时在老年食堂旁的来料加工慈善帮扶示范基地做手工,月均收入300余元,完全可以覆盖一日三餐自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