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对标中央有关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部署要求,深耕儿童福利领域“儿童友好”试验田,尊重大龄儿童自主意志、自决权利、自立人格,重视机构内儿童社会化功能塑造,积极探索由专业社工牵引、“五位一体”团队协作、爱心志愿团体共同参与的儿童社会融入实践路径。
■ 实践路径一:
引入“成长银行”代币激励机制
“老师,我想用50个代币换50元人民币,明天春游的时候我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啦!”“老师,我想用10个代币坐一次观光小火车。”“老师,我想在晚上休息的时候玩一小时电脑,给您3个代币。”每当到了代币换购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等在兑换点门前,儿童代币管理员小阳一上岗,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兑换需求,这可是孩子们通过劳动和学习积累的代币,用来满足自己的小小心愿。
结合机构内孤弃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将“成长银行”理念引入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与管理中,并设置了“社会实践币”“生活技能币”“学能素质币”三个币种,涵盖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次次“赚钱”—“兑换”—“消费”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心愿而默默努力的过程。院方在强化“积极向上、品德优良、行为规范、实践真知”正向激励自主意识的同时,也加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孩子们初步建立了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
在代币制度实施过程中,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和老师们发现,孩子们赚取代币和兑换实物的积极性非常高,还在小组间形成了相互比拼“争第一”的浓厚氛围,这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劳动即有所得”的生活信念。代币制度让儿童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社会事务参与的规则,不断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显著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度、自信心、满足感。
■ 实践路径二:
儿童身边的“伢儿议事厅”再升级
儿童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对于机构内的孤弃儿童来说,其发展权、参与权更应该得到重视。
为此,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专门为院内儿童设立了一个民主参与的议事组织——“伢儿议事厅”(杭州方言中“伢儿”指小孩、儿童)。两年来,作为院内“五位一体”深化融合的有效载体,“伢儿议事厅”畅通爱童护童的“代言渠道”,真正实现了“儿童的事情由儿童商量着办”“儿童的事情听听儿童怎么说”。
2024年,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对“伢儿议事厅”制度、议事方式和内容等进行了优化升级:首先,增加儿童议事频次,由原来的每半年议事一次增加到每月议事一次,并优化议事流程,让每名参加议事会的孩子都能在当月的会议上发言或表达自己意见,真正做到了侧过耳朵、俯下身子倾听每名儿童心声;其次,设置“儿童议事员”岗位,初筛院内认知表达能力较好的孩子,通过类似演说的形式,让他们阐述自己当选后的工作举措,并通过民主方式最终确定来自不同楼层的14名儿童议事员,代表各自年龄段的孩子在议事会上表达意愿和诉求,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拥有民主、公平的个人权利;再次,聚焦儿童差异化需求,根据院内各年龄阶段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身心发展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讨论方式,帮助孩子切实解决身边的问题。2024年,议事厅以儿童居住楼层为单位,各楼层指导员、驻点社工共同协助收集议题,议题涵盖了儿童成长与发展、需求与权益保护、社区共融及社会实践、儿童服务事务等几大类别,以最大程度满足孩子们个性化需求。
■ 实践路径三:
拓展儿童职前体验领域和类型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非常关注院内大龄儿童社会融合与职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打通“机构+组织+企业”赋能关键环节,精心构建一系列促进孤弃残疾儿童就业与个人成长的支持项目,明晰机构儿童社会融入与职业发展的方向。
该院与杭州地铁集团、西湖区慈善总会深度合作,催生了“童行市集”这一孤弃儿童社会融合实践平台,通过在地铁站、爱心企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不同场所举办爱心义卖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营销策略思维、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团队沟通与协作技巧,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已经是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为孤弃、残疾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启“走遍杭州”职业体验研学之旅的第3个年头。通过与众多优秀企业的合作,让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不同的行业领域,亲身体验一线工作岗位,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为那些即将成年的孩子提供了宝贵的实习实训机会,助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