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著名行动”启动以来,宁波市奉化区以省数字门牌应用试点为契机,以门牌二维码为载体,重塑地名地址数据流和业务流,推动数字地名标志城乡全覆盖,构建智慧地名地址管理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全域规范乡村地名管理
奉化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高位谋划、高标部署,统一城乡地名标志样式与价格。目前,全区已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设置更换数字门牌、数字村牌、数字路牌,安装(更换)数字门牌38万余块、数字村牌283块、数字路牌3172块,基本实现了地名标志城乡全覆盖。
为了规范城乡地名命名,奉化区出台了《城镇道路命名(更名)工作规范》《地名地址数据服务工作规范》《地址编制办法》《乡村地名命名管理细则》等制度文件,制定乡村地名地址新增、修改、纠偏、流转、消亡等标准流程,严格乡村地名命名、更名管理。目前,已新命名乡村道路785条。
奉化区聚焦地名地址交叉管理、混乱使用等问题,以地址信息为载体,搭建奉化区地名地址智慧协同服务系统,收录城镇和农村地名数据1.2万余条、地址数据38万余条,完成2135万条地址数据清洗比对,处理民政、公安、水电等部门的业务数据7000多万条,构建“标准+非标准”的城乡一体地名地址库。
深化乡村地名信息应用
奉化区打通横跨15个部门、纵跨6个层级、辐射12个乡镇(街道)和全区系统的业务流和数据流,归集并融合部门数据19亿条、全区69.5万人口以及锦屏、岳林两个街道8978家企业、8万家商铺的基础数据,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定位到户、服务精准到人,有效提升城乡治理效能。
奉化区打通政府端、企业端、群众端二维码数据,重塑以门牌二维码为载体的多码融合、跨码协同管理体系,整合公安租房码、住建危房码、市监众安码等多个部门的平台二维码,通过关联赋码规则,打通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一码治理、一码享服”,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奉化区以地名地址数据为锚点,关联不同部门的业务信息,织就人、事、物、域、址贯通的数据网格,形成以地名地址为主线的“水电气”“不动产”“人口”“法人”“防疫”等5个主题数据库。开发建设智慧残联、智慧流管、环评市场、企业信用承诺管理等城乡公共服务应用场景,其中,环评市场场景入选浙江省第二批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名单。
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
奉化区梳理集成与地名地址相关联的政务办理高频事项,如工商登记、医保办理等,设置地址导航、15分钟生活圈、生活缴费、物流速递、维修站点等群众服务功能模块,助力构建数字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方便百姓生活。
奉化区在城乡地名标志二维码中嵌入村落历史、地名由来、风土人情等信息,促进地名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宣传普及,提升城乡知名度与辨识度。如在鲒埼千年古村、马头村民国古建筑群等农村文化保护场所,群众通过扫码即可了解地名文化内涵。
为了让地名撬动城乡产业发展,奉化区利用数字门牌精准导航、产品展销等功能,方便游客进村、本地特色产品进城,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如青云村通过举办活动、设置“趣味地名”网红打卡点、拍摄3部“清廉地名”短视频宣传片等,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每月观光旅游人数目前已达600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80余万元增至2024年的4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