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一总结,分析成因症结,发出综合治理建议书……自2018年至今,浙江省余姚市公安局就海涂区域管理、土地转让管理、金融业小额贷管理、矿产开采、小区物业管理、出租车行业监管方面的漏洞及乱点现象,向市扫黑办和行业主管部门已发出建议书31份,及时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治理、源头治理,形成工作闭环,坚决铲除黑恶滋生土壤。
数据显示,宁波市2020年涉及重点行业领域的警情同比大幅下降,人民群众对扫黑除恶工作满意率达98.6%。
宁波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宋越舜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宁波把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为“民生实事工程”强势推进,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十大重点行业领域整治行动,采取严厉打击、强化整治、突破创新、整合联动、构建机制等有效举措,全方位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整治工作,为宁波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两年多持续整治,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宁波名列15个标杆城市第12位,并作为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推广。
突出重点领域
实现打击整治精准化
宁波按照“依法治理、打击先行、整治跟进”工作思路,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的黑恶犯罪,强化线索排查,完善行刑衔接,实现全链条精准打击,坚决防止黑恶势力做大成势。
鄞州区破获了宁波市首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打响了全市侦办涉黑案件“第一枪”,在“二手车”“套路贷”等新型犯罪打击上为全市提供了类案打击样板。
2019年6月以来,宁波公安机关针对当地“套路贷”“二手车”交易、网贷APP类新型犯罪、渣土清运领域案件多发的实际,列出42类行业领域常见的黑恶犯罪表现形式,深入当地企业、商户和住户进行走访排查,会同10个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宁波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黎伟挺介绍说,截至目前,宁波已打掉涉及重点行业领域的黑恶团伙107个,抓获团伙成员841人,侦破扰乱市场交易秩序、侵害企业合法利益的黑恶案件143起,三项主要打击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2019年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绩效居全国32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第一名。
加强信息应用
实现源头管理智能化
宁波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自主开发金融监测系统,加大科技应用,主动突破创新,着力提升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智能化水平。
宁波市金融办依托国家级金融监管平台,自主研发了“天罗地网”监测预警系统,可根据资金流向、人员信息流向情况,对全市23000多家类金融机构进行全天候、全流程监管。
宁波扩增“大数据”金融监测模块。人民银行宁波市支行会同银保监局将“套路贷”和网络非法放贷的比对类型和异常特征以模块形式嵌入辖区每家银行的“可疑交易信息监管系统”,形成对“套路贷”、网贷APP等金融领域犯罪的“前堵后截”工作机制,既为公安机关实施有效打击提供了精准“情报”,又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人员。目前,“套路贷”犯罪案件呈大幅下降态势。
宁波完善黑恶线索研判比对平台。市公安局于2019年7月研发成功扫黑除恶线索深度挖掘筛选功能的系统,全面整合110接处警、执法办案、“警务百度”等系统数据,实现黑恶线索和案件(警情)的自动关联,有效提升了黑恶势力犯罪动态分析研判能力。
强化协作配合
实现联合整治规范化
为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有力防止“乱生恶”“恶变黑”,宁波市扫黑办会同公安机关,每季度以部门联席会议形式,通报已侦破案件中发现的行业监管问题,并对相关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和跟踪督办。市纪委监委会同市扫黑办、公安局定期开展现场督导,目前已下发《纪委提醒函》63份,倒逼12家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督促市通信管理局约谈31家互联网金融违规经营企业。
公安机关组织力量开展区域治安问题整治,近3年来已挂牌整治市级社会治安乱点3批33个,有效解决了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
检察机关主动发挥检察建议事后“堵漏”功能,积极在行业乱象治本上提出整改建议,已累计发送检察建议31份,其中针对垄断工程招投标领域“宁海应某某涉黑案”的检察建议,推动全市所有招投标管理部门从招标、投标、评标等诸环节堵塞制度漏洞,被评为2019年浙江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优秀检察建议。
为有效解决建筑渣土处置市场“进入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容易滋生黑恶”的问题,宁波组建由公安、城管等28个政府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探索建筑渣土领域“规范化管理、市场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四化”治理新机制。
江北区委政法委为有效整治各大专业市场存在的“市霸”和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强买强卖等问题,召集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开展综合治理,推出“监控技防、警企联防、内保自防、商户协防”的“四防联动”举措,进一步营造治安平稳、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有效提高了市场经营户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健全长效机制
实现行业监管常态化
宁波以长效机制建设为着力点,按照“建起来、建完善”的要求,着力健全行业领域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动态监管等长效机制,严防“打而不绝”“打而又生”。
宁波市扫黑办定期汇总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制度,实行长效机制报备审核制度,目前已审核通过12家行业主管部门上报的52项有效管用的工作机制,印发4本长效机制建设制度汇编集(范本),督促、引导和规范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建章立制行为。
及时总结固化经验,宁波市严格落实“一案一总结”,全力探索重点行业领域整治的“宁波解法”,已在前阶段整治实践中总结提炼“渣土清运领域整治”“非法二手车市场联动整治”“金融大数据应用监管”等6个方面创新工作和经验做法。
强化统筹结合,宁波把常态化打击整治与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谋划,与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全力规范“三书一函”通报、流转、反馈机制,全面推行市县两级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专项督导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引入第三方测评机制和专家指导“会诊”机制,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综合治理责任,确保各类行业乱象应治尽治,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