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镇海区这次疫情有三个主要特点
    传播链条比较清晰 呈现场所聚集性 感染者症状总体较轻
  • 来源: 宁波日报
  • 时间:2021-12-11 15:17:25
  • 阅读:
  • 昨日晚上,宁波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媒体记者就个人防护、一线防控力量调配、如何加强外防输入等进行提问。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疫情防控办常务副主任王仁元,镇海区副区长刘立群,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易波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一、9日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王仁元主任介绍了镇海区这次疫情的主要特点。针对疫情传播特点,在个人防范方面有哪些好的意见建议?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易波:镇海区这次疫情,表现出传播链条比较清晰、呈场所聚集性和感染者症状总体较轻等三个主要特点。针对这三个特点,我就加强个人防范简要提几点建议。

    针对“疫情传播链条比较清晰”这一特点。根据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从首发病例11月22日到省外暴露感染至今,至少已传播了4代感染者。首发病例首先在家庭内传播,由家庭成员传给同事,再由其同事通过生命阳光艾灸养护中心造成多人感染,然后由该中心的感染者在家庭内、社区内引起续发感染。目前,疫情在镇海本地传播路径清晰,所有感染者的活动轨迹明确。针对上述情况,提醒市民曾经去过蛟川街道临江小区、风景九园小区、沿江村、虹桥小区、五里牌村、壹品君园小区和生命阳光艾灸养护中心等病例活动和生活场所的,要积极主动向社区报告。

    针对“呈现场所聚集性”这一特点。包括家庭聚集性和场所聚集性,目前共涉及6起家庭聚集性疫情,36%的感染者曾经去过生命阳光艾灸养护中心。因此建议市民近期不要前往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如棋牌室、KTV、健康馆等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外出回到家时做好手卫生。

    针对“感染者症状总体较轻”这一特点。本次疫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感染者总数的42%,他们均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目前没有重症病例出现,且所有的确诊病例均为轻症患者。建议符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的人(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并按要求及时完成新冠疫苗的加强免疫。

    问题二、这几天大量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坚守一线,面对超强度的核酸检测和社区服务,一线防控力量是如何调配的?

    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疫情防控办常务副主任王仁元:打赢本次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是对整个宁波的一场大考,需要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本次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镇海进入临时封闭管理以来,在抗疫一线,出现了许多动人的场景、涌现出许多暖心的故事。这里面,有医者仁心的医务人员,有众志成城的支援团队,也有平凡普通的市民群众。比如,社区网格长和医务人员联动配合、温情接力,协助封闭管理小区新生儿顺利降生;比如,在前两次全员核酸检测中,我们的6大基地实验室24小时连轴运转,有的检测人员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产生了“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内完成40余万人核酸检测任务”的宁波速度;再比如,往返各个检测点和转运站之间协助运输检测样本的爱心车队,为医务人员、执勤人员免费送去食物的热心市民,等等,都充分展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在非常之时的非常奉献、非常担当。

    干部群众始终是我们战胜疫情最可靠的力量来源、最坚定的信心所在。为广泛凝聚全社会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我们迅速动员、积极调配全市资源。据初步统计,全市累计发动基层干部11.9万人次、医护人员4.5万人次、公安干警2.8万人次、志愿者12.5万人次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其中,镇海区更是全力以赴、全区发动。同时,省卫健委、省疾控中心派出170余人核酸检测和流调专家队伍支援宁波。这些力量,都已经有序安排到采样检测、流调溯源、病例救治、场站防控、区域封控、治安维护等具体岗位上。这些天,大家坚守一线、连续作战,熬红了眼睛,沙哑了嗓音,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关键岗位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们迅速稳控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需要,继续加强基层防控力量,对一线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全面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大家能够劳逸结合,更好投入这场疫情防控硬仗。

    问题三、10日早上省内其他地市通报的新增病例活动轨迹,其中个别也有到过我市,请问我们在加强外防输入方面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易波:当前,宁波各区县(市)在全力做好防止镇海区疫情外溢的同时,也在全力做好其他城市疫情的外防输入工作,我们织密织牢全市防控网络,在收到外市的协查函后,疾控、公安、大数据局紧密协同作战,迅速将协查名单追踪到位、管控到位、采样到位、检测到位。

    目前我市收到市外疫情要求协查涉及在宁波市的密切接触者35人、次密切接触者102人,均按规定全部实行隔离管控和日常核酸筛查,当前检测均阴性。

    问题四、镇海区实施临时封闭管理已进入第四天,请问镇海居民的生活物资后继供应有保障吗?对特殊群体是如何提供暖心服务的?

    镇海区副区长刘立群:“民以食为天”,生活物资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管控措施加强后,我区及时调整应急保供方案,加大物资储备数量,目前全区生活物资充裕。截至12月9日,全区规上超市储备大米达到179.4吨,食用油172.9吨,猪肉21.5吨,蔬菜65.1吨,方便面10万袋(桶),瓶装水9万瓶,并在实时更新储备。为了全力保障镇海居民特别是封控区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第一,实施生活物资的分类保障。对于封控区内的居民家庭,我区采取统一组织上门配送,原则上向每户家庭每天配送一份可满足三口之家餐饮所需的生鲜套餐,定时配送套餐量达2.98万份。其他区域原则上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一名家庭成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加强封控区内的物资保障工作,我区将于明日,也就是11日起,在封控区周边部署专供封控区的物资供应保障基地,大大缩短配送时间和路径。

    第二,进一步增加供给的保障能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区的物资储备工作,帮助我们统筹协调生活物资的筹措、运输、供应,集全市之力帮助镇海居民共克时艰。为畅通运输物流渠道,我区也实施了“接驳保供”方案,按照接泊点换人不换车、接驳路径内全封闭、区内司机全程防护不下车、运输车辆及时消杀等要求,在不增加区外疫情风险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区内保供运输。同时,将三江超市、小6买菜等重点保供单位纳入白名单,对其运送生活物资的车辆按相关规定给予放行。

    第三,对弱势群体采取“有温度”的保障措施。对于一些特殊群体,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暖心举措,如招宝山街道的“车轮食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解决老年人的日常就餐难题。下一步,我区也将继续关注梳理各个渠道反映上来的如“慢性病药配送”“燃气充装”等个性化问题,不断提供更多的便民化服务。

    接下来,我们会加强对全区生活物资保障动态、运输通道、物资价格的实时监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度,使各类物资得到充分保障,让广大居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