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临海市始终重视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以“三化”为引,坚持深耕“地名文化田”,让地名不断焕发活力。
一是完善地名信息,突出“规范化”。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提升完善乡村地名信息,累计更新完善地名信息5123条,为群众提供地名信息服务306次,基本实现各种类别地名全覆盖。开发地名地理信息系统,对接省区划地名综合平台,将5385条地名普查信息和462920条门牌信息进行图上点位挂接,进一步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是创新地名展示,突出“多样化”。开展党史中的地名宣传,对河头镇革命老区镇和全市47个革命老区村进行重新认定,并成功申报姚宅村、岩坑村、大岙村3个红色地名;积极申报千年“古村落”活动,2021年桃渚镇芙蓉村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年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在“临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小巷心旅行”和“临海地名趣谈”系列文章进行宣传,以老城区的老街巷地名为背景,讲述老街巷的地名故事。
三是加强成果转化,突出“实用化”。综合利用地名普查资料,出版《临海市行政区划图》和《临海市城区图》纸质版和丝绸版,新增标注400多个自然村和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版图;精挑紫阳街、年坑、岭根、殿前、城里等54条具有特点、亮点的地名词条编入《浙江省标准地名词典》,将该市地名背后的历史成文,永久记录在案;开展地名志编纂工作,邀请熟悉热爱临海地名的民间高人参与审核工作,经前期4次修改,地名志现已基本成稿,涉及地名词条7000多个,总计7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