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多措并举推进地名工作创新发展
  • 来源: 市民政局
  • 时间:2022-05-07 17:38:45
  • 阅读:
  • 近年来,宁波市大力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承地名文化,守护城市记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我市地名管理工作得到民政部高度肯定,在全国区划地名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为地名提供法制保障。全国较早、全省率先出台《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并配套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地名档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1+X”文件,全国率先建立地名诚信机制体系,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广告名称,建立地名预命名、门牌预编制等工作机制。在《宁波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08-2020)》基础上,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编制出台《宁波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

    二是加大整治力度,推进地名规范管理。5年来全市新增设置地名标志31万个,先后解决了中山路、机场路统一命名等难题,将轨道交通站点命名纳入重要地名命名。为进一步助力我市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启动全市10组16条道路名称统一试点工作,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生产生活。着力整治建筑物、住宅区楼盘备案名与宣传名不一致现象,依法清理“宁波府”“江东府”等131个不规范地名。

    三是推进数字化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省率先推进标准地名地址“一址通”平台建设,整合民政、公安、政法、资规、住建等多部门的现有地名地址地理编码,为建筑物和房屋赋予唯一的“空间身份号码”,建立贯穿市、区、街道、社区、建筑物、房屋等多层结构的标准地名地址,为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唯一权威的地名地址服务。奉化区打造多跨场景应用的地名集成门户,居民通过手机软件扫描具有唯一性、权威性的“智慧门牌”二维码,即可接入系统,“足不出户”办理各项便民服务,获得全省民政系统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案例。

    四是弘扬地名文化,用地名留住“乡愁”。横溪镇、韩岭村、鲒埼村、天童村、沙港村先后入选浙江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宁波卷)》和《浙江省标准地名词典(宁波部分)》等数百万字的编纂工作。推进《宁波市地名志》丛书撰写工作,江北、北仑、余姚、海曙地名志相继出版。组织开展线上地名文化知识竞答活动。充分挖掘地名文化蕴含的红色基因、红色精神,通过举办“党史中的宁波地名”图片展、制作红色地名地图等方式,传承红色传统,赓续红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