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温州市洞头区创新“三全”机制 托起低收入家庭“共富梦”
  • 来源: 省民政厅网站
  • 时间:2023-10-09 16:14:11
  • 阅读:
  • 今年以来,温州市洞头区聚焦基本民生底线,围绕综合帮扶底数清、需求准、服务优的目标,通过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积极构建“物质+服务”、“生存+发展”的帮扶新模式,持续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推出就业岗位1155个,上架产业项目15个,上架慈善项目4个,归集微心愿2453个,通过助联体发布综合帮扶项目22个,累计帮扶低收入家庭3177人次。

    全员赋技上岗,激发就业帮扶新活力。一是深化“春风行动”。联合残联、司法部门、街道乡镇调查收集低保、低边、残疾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相关需求,动态更新重点群体数据库收集就业帮扶需求77条,培训需求12条。聚焦低收入群体就业实际,组织开展就业门槛低、易上手、市场需求大的保洁员、护工、家庭照护员等专项培训。开设“技能学习线上直通车”通过微信公众号、村居居民微信群等媒介,定期线上推送厨艺、面点、家政服务等方面培训视频。截至目前,已启动不同类型技能培训10场,发布线上技能教学6期。二是创新“流动大篷车”。聚焦提升低收入家庭成员就业技能,结合地方各街道(乡镇)养殖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特色,开展“送技下乡”、“送岗入村”流动大篷车系列活动,推出“群众点单、政府送技(岗)”的订单式就业供需模式,将技能培训、企业岗位送至乡村“最后一公里”。大篷车系列活动首站在鹿西乡举办,结合鹿西乡本土特色,涉及渔家美食制作、美丽庭院培训、民宿服务管理提升3项特色内容,并邀请3名金牌导师现场授课交流。截至目前,已开展大篷车系列活动3场。三是打造“共富工坊”。引入渔家厨娘、民宿管家、养殖能手、直播达人等“共富达人”,成立“共富导师团”,通过与低收入家庭结对带教,助力低收入家庭参与“洞头海宿”“百岛文创”“渔家厨娘”“渔乡市集”等共富工坊,形成“黄鱼养殖团”“共富厨娘团”“镇企共富联盟”等一街一品、一坊一品的工坊矩阵。开展“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引导企业设置专门的共富车间、共富生产线、共富岗位,定向吸纳低收入家庭就业务工,开展入职技能培训,建立较为稳定的用工关系。目前已累计建成共富工坊60家,上线帮扶岗位738个,惠及群众1600余人,实现低收入群体每人每月增收2500元以上。

    全域强村富民,迸发产业帮扶新扭力。一是做大“蛋糕”。鼓励村集体充分运用乡村振兴共富基金,大力发展星光经济、网红经济、物业租赁等项目,盘活闲置农房,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如洞头村、大瞿村、南策村的“星光海鲜城星空帐篷建设工程”,实现村集体经济增加17万元,低收入农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2022年,开竣工项目41个,完工28个,实现年收益353万元。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到1.83亿元,增速15.68%。探索成立区级或乡镇级强村公司,明确强村公司项目产生的收益,提取5%-10%作为区级或乡镇级的低收入农户帮扶资金进行统筹使用。争取市级折股量化项目,由区级、乡镇、村进行资金配套,项目产生的收益60%归村集体,40%作为低收入农户帮扶资金。二是做精“蛋糕”。聚焦项目帮扶,多渠道打通增收路径。推进黄岙二期高效海水养殖园产业帮扶项目,鼓励村集体、低收入农户以投资入股、个体承包、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参与,每年按投资额的10%进行分红,目前,已带动入股的村集体每年获利约120万元,共吸纳低收入劳动力13户。打造海洋食品产业园,实施“北参南养”“蟹公寓”、大黄鱼等规模化养殖,全面开发海洋食品经济。目前已引入30余家企业发展生产,提供各类就业岗位300个。大门镇主动接轨乐清电器企业,与温州天正集团签订协议,带动70余名在家妇女、低收入农户增收。三是分好“蛋糕”。优化村集体经济分配制度,积极引导村集体经过法定程序,将收益分配向低收入家庭等倾斜。鼓励村集体项目收益部分提取30%作为公积金、公益金进行股份分红,2022年全区街道乡镇共计分红644万元,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速达15%。

    全面扶弱助困,汇聚兜底帮扶新合力。一是强化“双链条”服务提升。优化提升社会救助全流程绩效管理系统,全面开展社会救助线上监管、过程性监督,持续提升救助服务的精准性、及时性。长效落实困难群众定期探访关爱、幸福清单送达等工作机制,今年以来,主动发现救助困难群众334人次,清退注销脱贫对象319人次。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摸清救助需求底数,确保不落一人一户。完成1388户2210人家庭情况排查,共收集个性需求556个。二是打造“一站式”帮扶平台。加快综合帮扶阵地建设,按照“两厅一馆一坊一中心”功能布局,融合建设集接待大厅、“兰小草”慈善展厅、“一老一少”体验馆、共富工坊和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等功能场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集政策咨询、跑腿代办、慈善募捐、微心愿征集、就业岗位供给、心理咨询、活动培训等多元一体的服务场所。打造特色帮扶项目,在开展低收入家庭需求全量摸排的基础上,充分归集困难群众共性需求,推出“善居工程”“励志助学”“童心筑梦”等一批重点帮扶项目。三是开展“项目化”慈善帮扶。重点聚焦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成立“一老一小”社区基金会,发布“兰小草”银龄助养慈善项目,募集各类救助帮扶资金,打造“老年食堂不打烊”“护苗成长童享公益包”“励志助学关爱成长”“兰草续芳圆梦扶弱”等专项帮扶项目,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如聚焦低收入家庭成员的继续教育需求,开展“启航圆梦计划”,给予学费资助,帮助提高就业能力,已有13名低收入家庭成员报名。截至目前,累计服务各类群众38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