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瑞安市民政局“三端”发力 打造“瑞有安养”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
  • 来源: 省民政厅网站
  • 时间:2023-05-31 17:08:52
  • 阅读:
  • 瑞安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6.89万,占户籍人口的21.19%。近年来,瑞安市民政局坚持补设施短板、创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级,“三端”发力打造“瑞有安养”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

    一、“供给端”发力,夯实养老兜底保障

    一是提升公办机构服务能级。聚焦公办高端护理型养老机构缺失痛难点,投资1.3亿元建设全市首家县级公建公营养老院——桃源幸福颐养院,规划床位316张。投资3.56亿元加快瑞安市健康驿站功能转型,新增床位约2400张,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有效增加公共养老服务供给。

    二是培育服务供给“多元主体”。潜心培育本土养老市场,锚定养老设施、养老软件、无障碍产品、失智症玩具等领域,打造康馨、颐享、爱无疆、集爱等养老产业品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培育相关慈善社会组织100余家,满足多重服务需求。2022年举办“瑞有安养·心颐玉海”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投入资金25万元,开展服务超2.3万次,约3600位老人受益。

    三是打造居家养老“宜居空间”。加快推进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围绕房屋质量提高、安全隐患消除、配套设施完善,投资2000万元改造提升老人公寓139个,优化升级养老照料中心71处,改建提升老年活动中心68个,设置健康小屋71个,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老人公寓全覆盖。

    二、“需求端”衔接,织密养老服务网络

    一是加速老年友好城市创建。投资3000余万打造玉海街道“幸福颐养”先行示范区,逐步构建“1个镇街服务中心+10家社区驿站+N个服务机构”的三级社区养老发展路径。现已有84名社区医生进驻,开展社区健康体检活动超7705场,为辖区内303位特需老人提供水流监测预警、居家安全智控、智能手环等服务,提供助餐服务超13000次。

    二是推广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加快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出台本地实施办法,给予低保低边老人和社会老人床位建设补助以及每月服务补助,让居家老人享受机构专业服务。推进认知障碍床位建设,高楼卫生院内建设认知障碍照护床位51张,为基层卫生院提供可借鉴模板。截至2022年底,建成家庭照护床位115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30张。

    三是保障特殊老人刚性需求。率先开展“陪伴老人过大年,春节食堂不打烊”活动,90支志愿服务队对706名困难老人进行免费配送餐,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持续开展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扩大适老化改造覆盖面,改造提升1994户。推进老人自理能力评估,发动社区干部、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入户核对,评估老人超26万余人,综合评价指数居全省前列。

    三、“服务端”升级,破解养老现实难题

    一是探索“社区+物业+养老”试点。专业养老机构入驻瑞祥山庄,为350名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巡视探访、助洁、助行、助医、代买代购等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改善居家养老品质。现已开展探视服务980次,送餐服务2700人次,保洁服务50次,老人活动240场次。

    二是加速“医疗+养老”融合。开展“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依托“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院+县级医院”模式,实现医养护深度融合,南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康馨红日等4家机构实现医保定点刷卡。医疗机构定期上门“巡诊”,提供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现已投入巡诊补助专项资金每年100余万,实现签约率100%,开展巡诊服务达1600余次。

    三是提升“互联网+养老”服务。迭代升级“瑞安市幸福安养云平台”,构建“镇街排摸+平台下单+机构接单”服务网,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月均处理数据达10万余条。截至2022年底,投入城市社区助餐补助超90万,引入一键报警器、智能烟感报警器、防跌倒设备等119套,安装独居老人家庭智能监测设备1500户,红景天养老院升级成为该市首家智慧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