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绍兴市上虞区“三位一体”打造高质量社会救助服务网络
  • 来源: 省民政厅网站
  • 时间:2023-07-12 18:04:30
  • 阅读:
  • 近年来,绍兴市上虞区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求,按照省市弱有众扶工作部署,“三位一体”多方发力,致力打造精准帮扶、高效救助、群众有感的服务网络,推动本区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简政提效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是创新救助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2021年,为全面提升救助效率,最大限度方便困难群众,上虞区按照“权责一致、提高效能、试点先行”的原则,开始在下管镇、小越街道推动特困、低保、低边、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工作,2022年,通过一年多经验积累,并经反复研讨、多次培训,经区政府发文,于2023年在全区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工作。下发以来,压缩业务办结时限8个工作日,已办结各类救助业务655件。二是聚焦精准施救,健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强化动态管理,扎实推进低保、低边家庭动态复核工作。一年开展两次线下年审复核,组织成立以村居民政工作人员、联村干部、民政助理员、联村片长为成员的低保复核小组,压实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同时将复核结果报请分管领导审定,报请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把关;强调主动发现,定期开展返贫家庭和重残、高额医药费对象家庭摸排工作;出台监管办法,细化社救工作各类指标和绩效考核,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强化对镇街工作绩效的培训监管和业务指导。

    一纵一横深耕助联体服务网络。一是纵向搭建三级助联体体系。2021年以来,上虞区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社区见亮点、镇街出成果、区级重整合”的建设思路,稳步推进助联体三级阵地建设。2021年,争取省级试点,率先在未来社区南丰社区探索助联体建设经验;2022年,实现20个镇街级助联体、367个社区助联体全覆盖;2023年,区级助联体独立建设落成,实现“1+20+N”三级助联体全区覆盖。区级助联体广泛整合链接区慈善总会、微公益创投等资源,衔接供需智配。镇村两级助联体,在养老、困难群众救助等服务上呈现出一批有特色、可复制的经典案例,如百官街道南丰社区助联体和丁宅乡助联体的“丁赞”民生品牌,分别作为未来社区和农村社区服务样板,多次被央视、新华社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二是横向建设助联体多元帮扶主体协商共治机制。以上虞区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为平台,横向联动各救助部门定期召开议事会商,研究商定复杂个案的救助方案,统筹整合救助服务资源,目前,全区已梳理各类政府救助服务事项22类;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贯通特困对象、低保低边对象、就业困难人员、住房救助对象、困难退役军人、医疗救助对象、残疾人两补对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等十余类人员信息,形成了常态化运行的交叉比对网络;拓展业务联络范围,与水电等民生部门等建立联络员机制,确保困难对象及时享受民生优惠政策;引入公益爱心组织参与助联体家境调查等工作,实现双向赋能。

    扩围增效推动救助服务走向纵深。一是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本年度截至6月,全区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合计4144.51元。完善救助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将低保标准由1050元/月提高至1134元/月。同时,为困难群众发放“绍兴有爱”消费券1337.2万元,下发一次性生活补贴342.8万元。将低边户纳入常态化生活补助范围,按月为其发放生活补助金。二是厚植基层救助服务土壤。开展“孝善邻里”弱势群体探访关爱工作成果,实现服务对象拓面,将独居、孤寡、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困境儿童,与在册低保、低边对象等一起纳入定期探访名单。围绕弱势群众“微邻愿”,从小事做起,搭建起“群众有所呼、社区有响应、政府有所为”的社区帮扶网络,目前已吸引社会组织入驻17家,围绕8487名在册困难群众、困境儿童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扎实开展入户探访,化解群众需求12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