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通过标准服务、数字赋能、资源整合,构建医康养一体化供给通道。“医养融合西湖模式”上榜全国200例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全民共享智慧健康养老”列入健康浙江行动优秀案例。西湖区、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灵隐街道、三墩镇、双浦镇陆续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示范乡镇。
打破条块分割,探索两床融合模式
申请融合。创新融合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家庭病床项目,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慢病管理、生活照料、数智养老等多种到宅服务。老年人可在西湖区“一键养老”数字应用场景或在社区申请“两床融合”服务,打破以往老年人到处分头找服务的局面,可以实现实时互转,避免二次申请,大大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目前已完成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床申请。
评估融合。充分应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成果,接通全省老年人能力筛查评估库数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未评估的老年人开展上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匹配老年人适合的床位服务,避免重复评估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目前,完成老年人自理能力初筛14.6万余人,转专业评估1.2万余人,初步形成老年人评估数据库。
服务融合。为提升“一张床”的服务精准度,按照老人及家属需求,灵活制定多样性、个性化服务计划和分层分类的服务方案。明确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由钱江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医疗卫生服务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同时建立两方对老人服务情况信息的互通机制,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动态调整服务计划,提高适配度。目前全区享受“两床融合”服务10户,提供专业医护服务120余次,生活照料1568小时,线上巡诊8485次。
聚力数字赋能,提升医康养联动效能
建立云养护系统。制定居家康养服务信息化设施设备指导清单,根据老年人身体、居住等情况选择设备。平台采集老年人身体评估等情况,后台人工坐席24小时值守。为60岁以上失能失智、独居孤寡老人提供智慧三件套、离园提醒等服务,通过数字赋能,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环,实现应急救护“一键直达”,把服务从被动发现变成主动感知。全区发放智慧养老终端2.8万余台,在适老化改造家庭等项目中安装7700余件生命体征活动监测、智慧安防设备,2023年收到并处置紧急呼叫10人次、安防报警106275次、生活类服务呼叫26452 万人次(其中订餐服务8685人次)。
提供云问诊医疗。与卫健部门紧密对接,实现家庭病床、家庭养老床位部分数据共享共用。通过数据库,整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体检等信息,全面掌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就诊、检验、用药、体检等信息。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动态调整服务计划。目前,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78.5%。老人可通过一键养老“健康咨询”快捷联系签约医生或“云医生”,实现远程问诊;线下在“健康小屋”内测量的健康数据也可实时上传至健康档案,并提供相关服务。目前,累计开展团体康复训练1900余场次涉及5.2万余人次。
开展云教育服务。线上提供医疗、健身、教育、科普4类共47项课程,方便老人云端学习相关知识理论,线下可浏览并预约480余项课程。今年以来,课程访问总次数45413次。线上课堂播放量3144次,在线阅读1813人次,借阅书籍408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失能风险的老年人及其家属开展讲座、带教、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照护指导活动,让老年群体学习了解生理心理健康、居家照护等知识,开展体适能促进日常活动能力提升。2023年累计开展1094场次,涉及人数达2.7万余人次。
强化共享共建,提供医康养精准服务
坚持连心康养为核心。聚焦康养体系建设目标人群,以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和重大疾病后容易导致失能的老年人为服务重点,将养老服务纳入网格重点职责,常态化实行网格连心联系走访老年人。定人包联,60—69岁由楼栋长每月联系走访1次,70—79岁由兼职网格员每月联系走访不少于3次电话,80—89岁由专职网格员每周联系走访不少于3次,95岁以上由网格长直接包联每天联系走访;对孤寡空巢、失智失能等重点老年人,专兼职网格员每周联系走访不少于1次。提供老年人生日“三个一”服务(一条温馨祝福提醒短信、一部接送车、一份庆生套餐服务)、为有应急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一部爬楼助力机、社区党员、包联部门认领一批为老服务“微心愿”等。定期慰问。在各类节假日、老年人生病住院、遭受变故去世等,社区党委书记、专职网格员上门慰问。2023年,老人走访10.2万余人次。
坚持互助共享为重点。激发家庭赡养的基础作用,首创 “孝心车位”制度,划定“孝心车位”,老人子女可提前预约免费停车5.5个小时,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探索银龄互助,低龄健康老人自发服务高龄老人,提供量血压、理发、上门送餐、中药切片等服务,整合辖区为老服务资源,实现专家远程会诊服务,享有与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的项目共享等。截至2023年,全区设定爱心车位473个,设立银龄互助组213个,与109家医院进行项目合作,为辖区11万老人提供会诊服务。
坚持专业康养为根本。引入培育社会组织提供专业为老服务,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康养工作,承担入户评估、上门照护、基本护理等任务。引入绿城生活服务集团整体运营康养中心,提供专业护理人员派驻康养中心,为老年人使用艾灸仪、红外理疗仪等专业设备的指导及就医问诊、康养知识、日间照料等服务。培育本土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如金秋驿站、俏晚霞艺术团、西山书画社等,对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持续开展养老护理理论、实操培训和考试,近两年新增持证护理员超200人,持证护理员达到4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