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建议444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研究、协商,现答复如下:
宁波是老龄化程度比较突出的城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170.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7.4%,老年人数较上年增加7.67万人,增幅4.7%(2021年增幅1.1%,2020年增幅3.2%)。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22.8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3.4%(2021年占比13.9%)。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是发展养老服务的关键要素之一。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政策体系,完善培训补贴、入职奖补、特岗津贴、竞赛奖励、社会褒扬等“五重激励”措施,大力发展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技能教育,努力提升养老服务岗位待遇和职业吸引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养老服务、尊重养老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一是丰富养老专业人才供给。鼓励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技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支持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结合对口结对帮扶工作要求,加大养老护理员异地招聘力度,建立完善养老服务劳务输入基地,联合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市就业创业资源平台,积极引进安徽蚌埠、四川凉山州务工人员。推动校企合作,实施养老服务“领头雁”计划。
二是加强护理人才提能培训。实施“十四五”时期养老护理“百千万”专项培训工程,2022年完成老年认知障碍护理培训205人次、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4682人次、家庭照护者培训10000人次。增加订单式课程培训,提供“送培上门”,将各地迫切需要的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安全管理、数字化平台操作等实用课程送到基层。依托“甬易养”智慧养老平台,开发建设“养老护理培训”应用场景,支持养老护理员线上培训,鼓励养老护理员参加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学历制提升教育。
三是加大养老人才褒奖激励力度。出台无专业限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业和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政策,初次创业补助标准10万元。放开补助的专业限制和岗位限制,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奖补5万元,大专奖补4万元,中专奖补3万元,按每年20%比例分五年实施。今年2月1日起调整提高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标准,符合补助条件的养老护理员,按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不同等级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元、400元、500元、800元、1200元的特殊岗位津贴。截至2023年2月,我市在岗持证养老护理员有5058人。
四是完善落实培训补贴政策。落实养老护理员激励措施,实施职业等级和待遇挂钩机制,切实调动养老护理员参与职业等级培训和认定的积极性。把老人生活照料纳入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标准)和紧缺工种目录的专项能力工种,明确取得养老护理员证书的从业人员,可以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证480元提高到600元,补贴享受次数从每人每年最多享受1次提升至3次。把养老护理员等工种列入我市紧缺技能人才培训范围,养老护理员高级工及以上培训补贴标准上浮30%,养老服务从业女性的补贴领取年限从50周岁延长至55岁。积极推广项目制培训,2020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财政局每年发布项目制培训目录清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免费培训。市民政局落实包括养老护理、家庭照护等在内的照护与康复技能培训指标30000余人次。
五是充分重视头雁带动作用。通过“以师带徒”和设立“大师工作室”等方式,发挥高等级技能人才的专业辐射带动作用,帮助低等级护理员提高护理技能。每年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并推荐优秀选手为“宁波市首席工人”候选对象、“宁波市技术能手”候选对象,2022年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行业组共产生6名获奖者,推荐为“宁波市首席工人”候选对象1人、“宁波市技术能手”候选对象5人。2022年起,组织各区(县、市)和市级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青年骨干开展常态化培训,邀请省级行业专家、资深裁判前来指导授课,助力宁波养老人才快速成长。在2022年宁波市养老护理员“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竞赛前20名中,19名选手参加了常态化集训,阶段性成效明显。
六是依靠群团组织加强关怀慰问。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助力构建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通过开展“最美护理员”和爱岗敬业楷模等选树,深入开展各类竞赛和技能培训,培育“甬城工匠”和技术能手,让每名养老从业人员成为服务老年人的行家里手,进而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大养老护理员宣传力度,让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宁波市民政局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