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黄岩区行业协会商会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积极发挥统筹协调服务和桥梁纽带作用,将自身发展有机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商协会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新路径。
做好“一单一卡一环”,找准共富行动结合点
一是形成西部发展需求单。黄岩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企业较多、经济发达,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紧缺,西部受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影响,产业发展受限,但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在深入西部地区开展“把脉问需大调研”行动,区民政局会同区工商联等业务主管单位联动,联合区内外多家商会、协会会员企业成立“工作专班”,充分挖掘山区群众所需,拎出关键重点,形成需求清单,通过前期调研分析共形成16项需求清单。
二是提供东部企业服务卡。针对西部发展和需求清单,各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走访了解会员企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产业界别,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引导东部优势产业资源向西部输送,充分利用村庄闲置土地或房屋建设工坊,吸纳贫困边缘人员和乡村留守人群在家门口就业。如区节日灯行业协会、工艺品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排摸出会员企业服务清单,做好资源匹配和精准服务工作,帮助企业与西部乡镇和需求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三是打造东西持续发展环。在充分挖掘村庄资源和行业协会商会优势的基础上,深化村企合作共建,积极鼓励和动员会员企业通过送资金、送原料、送资源等,构建“东企西送”帮扶体系,畅通东西部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循环,从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到产品输回、产品销售,再回到资源输送,打通全环节,以体系化的形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绘好“一圆一圈一网”,把握共富行动关键点
一是画制帮扶“同心圆”。区商协会充分发挥会员企业积极性,广泛凝聚会员企业共识,形成东西部协作、商协会助力、村企抱团发展的工作格局,共同画好西部发展同心圆。目前已落实23个帮扶项目,吸纳750多名妇女和留守老人就地就业,每年帮助就业村民增收1200多万元。
二是联动帮扶“资源圈”。行业协会商会利用自身资源丰富、人脉广泛优势,积极动员会员单位和企业参与西部共富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各商协会共吸引50多家会员企业组成帮扶团,助力西部经济发展。如区食品行业协会发动会员企业定点优先采购枇杷、蜜桔、杨梅等水果,用于加工生产水果罐头,帮助农户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上海黄岩商会常务副会长、杭州黄岩商会副会长单位租用村土地780亩,投资近5000万元建立红美人柑橘种植合作社,带动柑橘产业新发展。
三是构建帮扶“连心网”。引入社工站开展暖心便利活动,不仅关注钱袋子是否鼓起来,还聚焦精神文化关怀。宁溪镇社会工作站创新服务模式,结合当地小橘灯共富工坊员工人员构成及工作情况,制定了“‘U’橘——小橘灯共富工坊为老服务”项目,为辖区群众服务96场,共计服务3100余人,进一步增强小橘灯共富工作坊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建好“一库一坊一牌”,抓住共富行动切入点
一是搭好共富数据库。在“西部共富行动大调研大服务”活动中,由区民政局牵头,各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积极开展“政企面对面”系列活动,广泛收集企业意愿,运用“共富积分制”吸引企业向西部山区延伸发展。在开展“百家商协会兴百村”活动中,区工商联依托数字应用平台,按照项目化、清单化模式,梳理建立“小橘灯”共富数据库,帮助双方更好实现一对一精准匹配。
二是建好共富橘工坊。区商协会会员企业以入股分红和产销合作等模式,将生产线搬入村庄,会员企业通过送原料、送技术、收成品,结对村通过供人力、供场地、收分红,以“小橘灯共富工坊”的形式引导留守老人、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直接参与、直接受益,同时缓解企业用工荒问题,实现多方共赢。此外,在“小橘灯共富工坊”成功的基础上,黄岩区延伸帮扶模式,打造多维度共富场景。如沙埠镇的“星光梦工场”、上垟乡的村企共富工坊、上郑乡的村企合资共富公司等共富模式。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共富工场(坊)近188家,带动4303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其中低收入群体385人,发放工资总额65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87万元。
三是打好共富数字牌。加强数字赋能,开辟电商运营新路径,畅通线上销售渠道,以电商直播的形式实现品牌化带动,将当地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增收,还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如屿头乡共富工坊通过电商运行,实现屿头馒头、梨膏糖、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销量提升,有效促进创业增收;宁溪上桧村电商直播共富工坊紧拥互联网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270多万元;沙埠众小满小橘灯共富工坊将工坊生产的各类生姜制品销路打通,目前工坊已解决农民就业35人,其中低收入农户就业占比20%,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增长10万元。2022以来累计开展直播28场,累计销售额55670元;工坊生产的姜米、姜片、姜膏等各类生姜制品销往四川、上海等地,年产值超过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