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开化县推进后扶项目 助力移民村增“颜”又提“质”
  • 来源: 省民政厅网站
  • 时间:2023-07-05 15:22:39
  • 阅读:
  • 近年来,开化县水库管理中心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项目建设。美丽移民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带;村集体增收渠道持续拓宽;移民户收入持续增长。移民村实现了美丽蜕变,移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环境秀美,移民村面貌日渐新。道路宽阔,庭院整洁、村庄清洁、出门见景……近年来,针对该县许多移民村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引导他们融入衢州有礼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建设中,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积极培育特色精品移民村、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引导移民村用好环境政策,在美丽经济上出成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和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以美丽环境生发美丽经济。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做好村庄整治规划。二是充分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建议。制定适合本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并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条件、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三是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县95个移民安置村共建成A级景区村78个,占比82%;其中3A景区村12个,占全县3A景区村的47.8%;金星、下淤、龙门三个移民村被评为“钱江源大花园十大典范村”。2017年以来,龙门村立足自身优势,先后申报移民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实施了龙门村休闲养生基地、隐龙谷游步道提升、桃花坞景区建设等休闲旅游项目,全村旅游营业收入每年稳定在40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达60万元以上。通过移民资金扶持移民村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产业带动,美丽乡村更富强。打造开化县“移合园”共富联盟。通过实施“两光”(旅游观光、光伏发电)、“三房”(厂房、库房、客房)为主的移民项目,推动移民项目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共扶持产业增收项目131个,累计投入移民扶持项目资金1.9亿元,年可为移民村创收2100万元。一是做大物业经济。支持并鼓励具有区位优势的集体经济薄弱移民村建设标准厂房、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等项目27个,建筑面积50064.5平方米,移民资金补助4493万元,其中华埠镇华锋村来料加工用房项目租金年收入120万元。鼓励移民村跨区域购置商铺店面,增加村集体租金收入,2019年至2021年共安排52个移民村购买店面项目,店面房96间,合计6419平方米,移民补助资金达7034万元,预计租金年收入513万元。2022年新增标准厂房收入420万元。二是做亮光伏经济。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9个,装机容量7098.87KW,水库移民资金补助1889万元。预计年发电量746.5万千瓦,村集体年增收近310万元,如首创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投资主体建设的光伏富民工程新模式的杨林镇川南新村去年光伏发电总收入32万元。三是做强美丽经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和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以美丽环境生发美丽经济。如齐溪镇龙门村村集体旅游经营收入达60万元以上,同时还探索乡村旅游“1+X”乡村旅游新模式带动广大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据统计,全县95个移民村中已有57个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占比60%。

    帮扶就业,激活移民发展新动能。为做好水库移民就业创业工作,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县民政局积极探索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一是进村入户摸底。组织人员到全县部分移民集中村进行走村入户开展就业需求调查。通过移民座谈会、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新冠疫情下移民安置村村民拥有“一技之长”的迫切愿望,掌握移民急需的培训项目。二是开展特色培训。县移民管理机构主动对接就业部门做好就业市场和行情分析,在了解掌握就业市场和创业前景的基础上,每年安排培训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开化保姆”、“开化气糕”、“育婴师”、“农家乐管理”等特色品牌的技能培训。2022年,开化举办移民就业技能培训十九期,培训移民群众816人,均取得劳动技能证书,其中开化保姆251人、育婴师291人、农家乐经营管理100人、开化气糕174人。三是畅通就业渠道。县民政局水库移民管理中心邀请上海、杭州等地多家家政服务公司安排资深从业者来授课,并开展就业意向现场签约活动。2023年首场面向开化县水库移民家政服务行业劳务招聘会共签订就业意向12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