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民政局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5号建议的答复
  • 来源: 市民政局
  • 时间:2023-08-01 11:39:20
  • 阅读:
  • 竺红波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推进社区社工工作的建议》(建议第165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研究、协商,现答复如下: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本单元,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市历来高度重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较强,但正如您建议中所指出的,仍存在队伍稳定性还不强、待遇保障还不完善、行政事务压力大、成长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问题。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先后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宁波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宁波市面向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操作办法》等1+N文件,在强化待遇保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素质能力、规范管理考核等方面求完善、出实招、重实效,不断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一、把好队伍入口关。以区(县、市)为单位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本地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爱”全链条管理体系,明确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属于管理类岗位、社会工作者职业范畴,着力构建了进出有通道、履职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激励有机制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定期招聘、随缺随补、周转调剂的人员选聘机制,市级统筹把关招聘公告、人员岗位、资格条件,全程指导各地招聘工作,2022年招聘专职社工总数达2500余名,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超过35%比例的岗位专门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目前我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本科以上学历从2021年的69.5%提高到80.8%,人员构成年轻化,队伍综合素质好。

    二、把好教育培训关。健全完善初任培训、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构建市、区(县、市)、镇乡(街道)分层负责、各有侧重的培训培养机制。实施社区工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担当作为好支书、兴村治社名师、社区工作领军人才与新任社区书记、社工骨干开展“师徒结对”“导师帮带”。目前,全市已遴选建成一支150余人的省、市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队伍,并通过“书记传帮带”“全科社工培育”“项目大比武”“每周课堂”等阶梯式培养课程,个性化为新老社工赋能。2022年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累计1.6万人次,今年一季度已累计培训近6000人次,对新进社工培训实现了全覆盖。2022年我市社会工作师(中级)考试通过人数和社区专职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均居全省第一。

    三、把好待遇落实关。完善“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与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薪酬制度,明确其年平均收入不低于区(县、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到1.8倍。加强激励关爱,推动各地落实带薪年休假、健康体检、疗休养、加班补休等制度,鼓励各地为社区专职工作者购买大病救助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工会医疗互助险等,对参加一线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给予适当工作补助。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积极选树“兴村治社名师、社区工作者领军人才、最美社工”等,并给予一定工作补助或提升工资等级等激励,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畅通职业发展通道,面向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符合条件的优秀城乡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录(招聘)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对连续任职满两届的优秀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按规定程序解决事业人员身份。2022年全市共有12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公务员和事业队伍,其中9名为定向招聘,3名解决了事业人员身份。今年3月,人社、组织、民政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度面向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的通知》,推出了29个岗位面向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计划6月底前完成招聘。

    四、把好减负赋能关。针对社区行政任务多、负担重等问题,2022年机制编制、民政等相关部门,围绕强化社区为民、安民、便民功能,明确城市社区4大类17小类79项基本功能职责,梳理97项工作事项清单目录,建立办事清单“一本账”,进一步厘清社区与街道(镇乡)、职能部门的职责边界;出台《宁波市城乡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管理办法》《宁波市网格工作事项管理办法》,形成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的编制公布、准入审核、退出机制、动态调整和监督管理等闭环机制。在减负的同时,推动社区资源、服务、力量下沉至小区,组织社区工作者深入居民家中,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开展社区民主协商实践,助力解决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等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解决问题、服务居民的能力。

    下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继续会同组织、机构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以“新时代领雁工程”“社区工作者优育严管行动”为抓手,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我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是选优配强队伍力量。建好用好社区后备人才库,建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领雁”和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队伍。持续抓好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增员工作,拓宽人员来源渠道,优先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社区紧缺的专业人才等社区急需人才以及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城乡社区工作者,让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加入社区、扎根基层,优化队伍整体结构。

    二是大力提升综合素质。坚持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业培训、全科培训四措并举,会同组织部门开展“万名社工赋能行动”,每年对全市社区工作者轮训1遍,打造“全科社工”队伍。举办市级领军人才示范培训班,深化导师帮带制,通过“书记传帮带”“师徒结队”等形式全面开展结队帮带。鼓励社工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落实相应的职业津贴,力争全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持证率保持全省第一。

    三是切实加强激励保障。加大从优秀社工和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招聘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切实打通职业发展通道。继续推动各地按省、市政策要求落实落细“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及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健康体检、带薪年休假、疗休养等福利待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关爱社工身心健康。坚持开展“最美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选树和宣传活动,并给予一定激励,形成全社会关爱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增强社工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

    四是严格规范管理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居民满意”导向,指导各地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核政治表现、工作实绩、急难险重任务表现和联系服务群众实效,考核结果作为等级调整、续聘解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同时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激励社区工作者担当作为。

    五是深入推进减负增效。深入开展村社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规范行动,优化完善社区工作事项、证明事项清单,加强清单动态管理,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进一步梳理整合涉村社数字化平台、工作APP,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社区工作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走访居民群众、提升服务水平上来,推动社区工作整体服务效能提升。

    感谢您对我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宁波市民政局

    202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