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民政局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4号建议的答复
  • 来源: 市民政局
  • 时间:2023-08-01 11:41:38
  • 阅读:
  • 吴韬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社区社工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第44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研究、协商,现答复如下: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专职工作者是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市历来高度重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较强,但正如您建议中所指出的,仍存在队伍稳定性还不强、待遇保障还不完善、行政事务压力大、成长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问题。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近几年,在加强政策创制、强化待遇保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求完善、出实招、重实效,进一步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一、明确职业定位和工作职责。2018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即属于社会工作者职业范畴。2022年我市又相继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宁波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等两个重要文件,着力构建了进出有通道、履职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激励有机制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如明确社区专职工作者重点承担加强政治引领、传递社情民意、矛盾前端化解、推进居民自治、服务凝聚群众、应急管理处置等职责。建立社区工作者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社区工作的岗位特点,分类形成关键因素、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服务水平、居民评价等要素构成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使用绩效评价结果,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居民的积极性。

    二、强化薪酬待遇保障。为一步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管理,自2018年起我市全面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2022年又根据新形势变化,建立了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与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薪酬制度,明确其年平均收入不低于区(县、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倍。同时,推动各地落实带薪年休假、健康体检、疗休养、加班补休等制度,鼓励各地为社区专职工作者购买大病救助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工会医疗互助险等,对参加一线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给予适当工作补助,对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社工发放职业津贴,极大地调动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积极选树“兴村治社名师、社区工作者领军人才、最美社工”等,并给予一定工作补助或提升工资等级等激励,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拓展职业发展通道。2022年面向优秀社区工作者、符合条件的优秀城乡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招录(招聘)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硬核举措:区(县、市)在招录(招聘)镇乡(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时,应当安排一定名额面向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招录(招聘);注重从连续任社区正职满5年、表现优秀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招聘)镇乡(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每个区(县、市)5年内招录(招聘)数量为所辖城市社区数的5%左右,至少每2年开展1次;对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可按规定程序解决事业人员身份,每个区(县、市)每届至少解决符合条件人员总数的1/3,特别优秀的可通过择优调任、换届选举等选拔进镇乡(街道)班子。2022年全市共有12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公务员和事业队伍;今年3月,人社、组织、民政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度面向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的通知》,推出了29个岗位面向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计划6月底前完成招聘。

    四、加强社工培训培养。完善初任培训、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构建市、区(县、市)、镇乡(街道)分层负责、各有侧重的培训培养机制。通过“书记传帮带”“全科社工培育”“项目大比武”“每周课堂”等阶梯式培养课程,个性化为新老社工赋能,2022年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累计1.6万人次,今年一季度也已累计培训近6000人次,对新进社工培训实现全覆盖。实施社区工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担当作为好支书、兴村治社名师、社区工作领军人才与新任社区书记、社工骨干开展“师徒结对”“导师帮带”。目前,全市已遴选建成一支150余人的省、市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队伍,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和浙江省“最美社区工作者”人数居全省第一。2022年我市社会工作师考试通过人数和社区专职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均居全省第一。

    五、深化社区减负增效。针对社区行政任务多、负担重等问题,我市在持续开展社区“五多”“七多”清理的基础上,2022年市委编办、民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围绕强化社区为民、安民、便民功能,明确城市社区4大类17小类79项基本功能职责,梳理97项工作事项清单目录,建立办事清单“一本账”,进一步厘清社区与街道(镇乡)、职能部门的职责边界;出台《宁波市城乡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管理办法》《宁波市网格工作事项管理办法》,形成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的编制公布、准入审核、退出机制、动态调整和监督管理等闭环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继续会同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好、服务能力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文章:

    一是做好“强”的文章。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建好用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建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领雁”和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队伍,对勇于担当、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优秀社区干部优先予以培养、重用,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持续做好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增员工作,拓宽人员来源渠道,优先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社区紧缺的专业人才等社区急需人才以及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城乡社区工作者,优化队伍整体结构,选优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二是做好“暖”的文章。切实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加大从优秀社工和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招聘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继续推动各地按省、市政策要求落实落细“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及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健康体检、带薪年休假、疗休养等福利待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关爱社工身心健康。坚持开展“最美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选树和宣传活动,并给予一定激励,形成全社会关爱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让社区专职工作者“生活上有盼头、政治上有奔头、精神上有劲头”。

    三是做好“育”的文章。按照“市级示范培训、区(县、市)全员培训、街道(镇乡)兜底培训”的模式,深入开展“万名社工赋能行动”,选派高中(中专)学历社区干部接受大专教育,举办市级领军人才示范培训班,深化导师帮带制,通过“书记传帮带”“师徒结队”等形式全面开展结队帮带,集中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打造“全能社工”,2023年对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轮训1遍,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增强履职能力。

    四是做好“评”的文章。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居民满意”导向,指导各地根据《宁波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考核考评要求,注重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等级调整、续聘解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规范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居民的积极性。

    五是做好“减”的文章。深入开展村社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规范行动,优化完善社区工作事项、证明事项清单,加强清单动态管理,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进一步梳理整合涉村社数字化平台、工作APP,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社区工作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走访居民群众、提升服务水平上来。

    感谢您对我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宁波市民政局

    202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