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老年人的幸福感直接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底色。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聚焦老年人反映最集中、需求最迫切的吃饭难题,打造“全城通+”多元助餐模式,扩大“多方参与+持续运营”服务效能,让老年食堂有生机、显活力、可持续。
杭州市盘活社区配套用房、闲置企事业单位房产等资源,无偿或低偿用于老年食堂建设,吸引优质社会餐饮企业“拎包入驻”;鼓励老年食堂连锁化、规模化运营,通过自有供应链优势和规模效应降本增效;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助餐服务,探索整体经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运作机制,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社区“物业+食堂”运营模式,通过岗位融合使用、承接企业团餐等多种方式实现良性运转;鼓励老年食堂依托餐饮企业、学校等设施定点挂牌,解决食堂选址难、运营难等问题。
杭州市将便民助餐服务定位为全龄友好、普惠优享,鼓励有条件的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实行“新老市民普惠+老年群体特惠”模式,通过优化就餐时间、划定就餐区域、实行差异收费等措施,推出分时段变换菜色种类、上线外卖平台等多种方式,向全体市民开放。例如,有的食堂面向年轻人推出9.9元“青年专属”套餐,面向小朋友量身定制暑期服务套餐,有的夜宵时间上新烧烤、小龙虾等菜品,受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双重认可”。
为持续激发老年食堂运营活力,杭州市拓宽资金保障渠道,将老年助餐工作纳入全市养老服务资金补助重点范围,按照老年食堂类型、配送餐数量等给予支持,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发放助餐补助超过9000万元。同时,杭州积极探索“慈善+助餐”模式,开展全市老年助餐“赋能计划”,市级慈善资金每年支持300万元,帮助100个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各地结合实际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如富阳区富春街道杨清庙村老年协会开辟“爱心菜园”,免费向老年食堂供应粮食蔬菜,食堂每年节省开支约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