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杭州余杭:推动数字慈善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
  • 来源: 中国社会报
  • 时间:2024-12-12 17:12:46
  • 阅读:
  •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积极探索数字慈善与社会救助融合创新道路,逐步形成了数字协同包容模式。该模式通过数字化建设、协同机制和包容性社会参与,将数字慈善与社会救助紧密结合,为救助体系创新提供了路径。

    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融合。数字协同包容模式的第一要素在于数字化建设。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余杭区构建了智慧慈善平台和社会救助数字化系统。智慧慈善平台整合了救助政策、对象信息和资源渠道,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高效对接,精准匹配资源与需求。该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优化社会救助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救助的效率和覆盖面。

    打造实体空间,推动参与。2022年,余杭区智慧公益慈善综合体正式启用,为数字慈善与社会救助提供了实体融合空间。综合体不仅是浙江省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的落地场所,更是社会组织和爱心群众参与救助的桥梁。综合体内放置了“虚拟现实慈善体验机”和“智慧慈善一体机”,爱心群众借助科技就可以轻松参与慈善,此举符合包容性参与的初衷。

    构建协同机制,资源共享。在数字协同包容模式中,协同机制是支撑。余杭区建立了助联体与省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协作机制,通过精准对接,实现了救助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高效衔接。该机制推动各方共同监测和评估救助项目的实施情况,协调解决救助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浙江省慈善总会作为枢纽性社会组织,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培育和行为引导等方式,提供专业支持,确保慈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创新融合模式,扩大覆盖。数字协同包容模式有助于扩大救助覆盖面。余杭区发起“余善同行”网络募捐项目,通过构建新媒体矩阵、拓展宣传渠道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广泛传播慈善理念。此外,通过智慧慈善平台,区助联体三级网络联动了20多个部门和30多家社会组织,为7000多名困难群众提供了救助。

    余杭区的数字协同包容模式以数字化驱动、以协同机制构建和包容性社会参与为基础,为数字慈善与社会救助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余杭区将在技术赋能和多方协作中探索更高效、更精准的救助途径,推动慈善事业和社会救助融合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