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至今,国内某些地区天价彩礼、一键申报婚丧喜庆等关于移风易俗的话题屡屡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而在宁波象山,早在8年前就以县委、县政府“一号文件”强力推动实行婚丧礼俗整治改革。如今8年过去,这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自上而下,革故鼎新
一个多月前,象山的“95后”新郎余祖源和新娘俞紫霞以一场甜蜜的公交婚礼“囍”卷象山全城,他们一辆“婚车”的日租费用仅1200元(60公里内),与豪车迎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被市县媒体关注报道,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而8年前,同样是简办婚礼,时任象山茅洋乡妇联主席的张莹在农村文化礼堂举办婚宴则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关注。
从报道媒体级别的“降低”,也可以看出,简办婚礼在如今的象山已经司空见惯,而这正是8年来象山婚丧礼俗整治成效的一个佐证。
陈金裕是象山婚丧礼俗整治办公室副主任。8年前,他受命组建办公室,负责全县婚丧礼俗改革统筹、指导、督查等工作。当时县里出台了《关于开展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象山县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若干规定》等制度,重点抓全县32000多名党员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等关键少数,不准对外操办除婚丧事外的乔迁、祝寿、参军、升学、满月等事宜的宴席,不准收受或赠送非亲人员礼金、礼品,操办婚丧事宜需进行事前报告、事后备案。
回忆这8年,陈金裕感慨不已:“我们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去殡仪馆蹲守,傍晚别人吃饭的时候我们要去检查婚丧宴现场,点人数、查账簿、核对台账,及时劝阻违规行为。这中间有人不理解,有人谩骂抵制,我们都一直坚持着,虽然很辛苦受了不少委屈,但效果不错。在接连处理多起违规案例,对60多人进行追责后,许多之前抱着观望心态,认为这是一股风坚持不了多久的人也开始转变观念,认认真真地按规定执行。”
象山婚丧礼俗整治办携手乡镇及相关部门检查丧葬用品市场。象山各部门、镇乡(街道)也全部行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治工作。县公安局负责燃放烟花爆竹违法行为的查处;县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婚丧礼俗用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全面规范婚丧用品经营行为;县民政局负责对择日子、看风水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县殡仪馆对停柩时间3天的优先安排火化时间,提倡当日火化入葬,不搞二次送丧。
全县355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各镇乡(街道)组织宣传、座谈、排查、签责任状,革除陈规陋习的婚丧礼俗整治在持续不断地推行……
同频共振,触达内心
8年间,在象山的街头已经见不到几十辆花车送葬、一路奏乐一路撒纸钱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的景象,在渔村也看不到渔民办丧事,停柩半个多月,大操大办摆宴席的情形。
据象山县婚丧礼俗整治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新规执行至2024年6月30日,象山共操办婚丧事37265起,执行新规37205起,执行率达99.9%,节约资金约59.4亿元。
或许有的人对这个数字无感,但实际均摊到每个家庭,却可以实实在在节省十五六万。
“按以往象山的标准,婚宴一般是七八十桌起步,随礼2000元以上,回礼高的可以达到五六百,一个家庭如果简办婚礼,节约十几万是没问题的。”象山县花好月缘婚介所工作人员介绍说。
石浦镇的老夏去年上半年儿子结婚,儿子儿媳参加了在半边山举行的集体婚礼,非常浪漫。后来,他们回到石浦家里摆了20多桌宴席,热热闹闹地完成了整个仪式,比预算的结婚费用省了13万。于是,老夏用这笔钱给儿子儿媳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快递超市,人气特别旺,还增加了一份收入。老夏感慨:“婚丧礼俗整治改变了大环境,让我们不为人情所累,把无谓的支出省下来用在刀刃上,非常值!”
和老夏感同身受的还有不少人。象山西周镇官山村的爱心志愿团是一群经常在一起跳舞做公益的姐妹。前年,一个队员的儿子要结婚,婚庆公司开出5万元的价码让她难以接受。后来大家商量后,决定就由志愿团来策划并完成整场演出。于是,一场接地气而又热闹的演出让婚礼现场异常火爆。因为是免费,让小姐妹一下省了5万元。后来,志愿团在给另外两个队友的孩子做了婚庆演出后,打响了名声,开始受邀给更多的农村婚礼做演出,深受好评。村民们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他们懂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图的就是一个喜庆热闹,没必要那么奢华。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观念也被象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同。记者在象山“95后”年轻群体中做过抽样调查,80%以上的年轻人都喜欢DIY自己的婚礼,希望与众不同,留下最甜蜜的回忆。他们不在乎婚礼档次,更在乎婚礼创意。他们最害怕婚礼被当成社交工具,去迎合平时不怎么往来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一些不太亲近的同事、同学。
“婚丧礼俗整治正合了我们的心意,平时工作就很卷了,我们不希望本来很放松、快乐的结婚,再把自己和父母卷得那么累!”在象山文旅系统工作的小刘说出了时下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
今年“五一”期间结婚的罗女士一手设计了乡下老家的婚房:“我从小红书上找来攻略,装饰用的假花、布料大多是从网上半价淘来的,只花了两千多元钱,手捧花是妈妈亲手做的。并不是舍不得花钱,因为有些婚庆用品都是一次性的,没必要铺张浪费。而全程DIY会有特别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才是婚礼最大的意义。”
而象山剧院的二胡演奏员陈禹婷,前年国庆结婚,和丈夫一起策划了自行车迎亲。在文化礼堂举行婚宴后,她又加入了象山移风易俗文艺宣讲小分队成为志愿者。她和队友走遍了象山18个镇乡(街道),以文艺的方式,用生动的案例,阐述婚丧礼俗整治的必要性。
“尤其是在农村,当新、老观念碰撞时,你会发现这股人情风有多么根深蒂固,不过好在许多老人经过这些年的熏陶,也渐渐转变了观念,各种简约婚礼在象山层出不穷。”年轻的陈禹婷表示,“这个志愿者我会继续做下去,很有意义”。
温情教化,合力推动
除了陈禹婷和她的伙伴们,在象山还有另一群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他们守护在终末期重症患者身边,让生命温暖谢幕。
虞宇丽就是其中一员。她是爵溪街道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也是象山仁爱义工大队的负责人,偶然的机会涉足临终关怀。近几年来,她和30多位义工陪伴100多位逝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平平是红斑狼疮患者,3年前去世。她在世时,虞宇丽曾和队友一起帮她申请过医疗救助,还在每年的春夏秋冬给她过生日。虞宇丽清楚地记得,平平说一年过四次生日,不是为了纪念,只是因为这一天,有这么多义工陪伴自己,感觉非常甜,“死而无憾了”。
虞宇丽们用一颗公益心,无私的真情陪伴传递着“厚养薄葬”的理念,也感动了不少逝者的家属。
小李是安徽人,她的丈夫家在大徐镇,从小生长在单亲家庭的丈夫靠婆婆一手拉扯大,考上了大学。就在小李丈夫大学毕业刚回家找工作时,婆婆得了肺癌。那时小李丈夫刚上班,有时抽不出时间去照顾母亲。虞宇丽等人得知后,就轮番上门看望、照料,他们的帮助解决了这个家庭的大难题。后来小李与丈夫相识相爱后,也认识了这些有爱的姐姐,被她们感化,学到了很多护理技巧。
2022年春天,因为疫情关系,未过门的小李独自一人在医院陪伴婆婆一个多月,送走了婆婆。婆婆离世,小李与丈夫完婚后,毅然加入了仁爱义工大队,和虞宇丽们一起做公益。她说要把自己曾经获得的这份无私的爱,转赠给更多的陌生人,让他们在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时,多一些陪伴与关怀,让亲人走得安然,而不是关注身后事做给外人看……
随着时间推移,真心见真心,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的理念在象山逐渐推广。
象山第一人民医院医健集团开展关于安宁疗护的生命健康教育。
在象山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的安宁疗护病房,血液肿瘤科护士长周丹月和同事们已经为重症患者家属开展了30多次生命健康教育,让300多人次受益。住进安宁疗护病房的大多是病入膏肓的老人,他们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就把情绪压抑在心里,而子女因为焦虑,或者工作家庭琐事繁忙,有时也忽略了父母的心理。周丹月们通过细节“看见”了患者的心理诉求,便与家属沟通,让他们读懂老人的喜好,让生命在温暖的陪伴中逝去……
而正是这些周到细心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明白了“花时间陪伴”才是“大孝”。如今,象山共有8家医疗机构开设了安宁疗护病床,县域内所有基层分院都结合家庭病床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而在乡村文化礼堂,关于“孝”与“爱”的文化活动、公益宣讲也贯穿全年,新风尚正被“吹”到海岛各个角落。
2024年4月底,96岁的象山老人黄杏兰去世后,和12年前离世的丈夫一样选择了捐献遗体。
于是,在象山,你可以看到老人离去时别具一格的音乐送行会,也可以看到树葬、海葬等新的丧葬方式,还可以看到大义的夫妇,相隔12年离世,却都选择了捐献遗体,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将爱播撒在人间……
【记者手记】
移风易俗,不仅是行为习惯的改变,更是心灵深处文明觉醒的旅程。从8年前自上而下开展声势浩大的婚丧礼俗整治行动,到如今自下而上的自发响应,象山正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雷霆行动”的刚性治理与“春风化雨”的柔性教化相结合,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象山的转变,是一面镜子。它展示了政府与民众合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预示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将焕发更加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