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军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设施的建议》(建议581号)收悉。经与市住建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和市数据局协商、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共同富裕大背景下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以政策创制、设施布局、数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大力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规范引领,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宁波市为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由18个部门组成的老有康养(甬有颐养)工作专班。连续17年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逐年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投入,2024年全市财政预算7.8亿元。2018年率先颁布《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明确住宅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按照每百户20平米配建,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时,落实“机构跟着老人走”的理念,编制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养老服务设施纳入空间规划一张图,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毗邻而建或联建。全市257家养老机构通过内设或签约合作,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其中内设医疗机构40家。全市建有各级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90个,基本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城乡全覆盖。
二是强化统筹,建强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阵地。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尤其是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推动向“兜底+普惠”转型,2022-2023年全市完成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28家。加快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专区床位“两张床”建设,累计建成康养联合体138个、认知障碍专区床位3098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68%。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在全国较早建立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23余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领取60-800元高龄补贴。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2008元提高到2134元,保障标准居全国前列。低保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不具备照料条件、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纳入机构养老的,参照当地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费标准执行。依托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探索“物业+养老”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文体娱乐和精神慰籍等各类服务。推动4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全托服务,试点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61张。推进全域老年助餐服务,全市建有老年食堂504个、老年助餐点632个。
三是数字赋能,改善提升老年宜居环境。适老化设施方面,市民政局为高龄独居等居家老人免费安装81890“一键通”电话机4万余户,为6000余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建成智慧养老院23家,配备养老服务智能终端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56个。市住建局推动全市老旧小区共改造或新增单元门口坡道和扶手3660处、人行道坡化1030处、慢行健身步道7.3万米。2023年市残联推进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60个。智慧助老方面,不断完善“甬易养”智慧养老平台,加快应用“养老人才培育”、“居家上门服务”、“机构安全巡检”等高频应用场景,2023年线上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超61万人次,完成线上机构安全巡查全覆盖。敬老优待方面,组织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为老年人出行、就医、购票、购物等公共服务活动提供便利,营造全民敬老的社会氛围。消除信息鸿沟方面,市科协积极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普及工程”,2023年普及培训老年学员15.4万人次。市大数据局深入开展“数智服务 助企惠民”主题活动,招募公益团队、成立各区(县、市)公益小分队,全年累计组织数智服务分队开展下沉服务近百次。
四是引育激励,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全市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9个,培育在校生600余人。成立全国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全市建有护理员培训基地27家、技能等级认定机构21家。启动实施养老护理“百千万”专项培训工程,2022年以来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2758人次、家庭照护者培训20000人次。落实人才奖补制度,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标准由150-300元提高至300-1200元,持续把养老护理等工种列入我市紧缺技能人才培训范围,对在企业一线从业的养老护理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10000元、20000元的岗位补贴。全市探索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试点在市本级、海曙等地成立“养老领军人才工作室”“养老大师工作室”“养老骨干工作室”。同时,发挥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为全市志愿服务提供时间存储、积分兑换、保险保障、学习培训等服务。海曙、镇海、余姚等地探索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新模式,试点实施志愿助老服务积分制管理。
下步,我局将根据您的建议内容,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继续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今年将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20家、其中竣工10家。新增标准化老年食堂60家、老年共享餐厅40家和老年助餐服务点374个。加快医养融合,到2025年底,市六区62个养老机构与医疗设施合建或毗邻,医养结合比例由16.42%提高至31%。二是积极推进适老化智慧化养老。迭代升级智慧养老平台,逐步建立面向老年人群体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一件事”应用场景服务矩阵。在拓展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同时,通过政企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普惠型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广方案。积极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鼓励企业开发健康管理类、康复辅助器具类、养老监护类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智能产品。今年将新建智慧养老院10个、养老服务智能服务终端450个。三是继续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引育管用爱”全链条建设,持续推进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培育培训,落实大学生入职奖补和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实施养老护理“百千万”培训工程,完成培训家庭养老照护者培训10000人次、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不断提升养老行业人才队伍专业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宁波市民政局
2024年5月30日
(联系人:吕亮弯,联系电话:8938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