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民政局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0号建议的答复
  • 来源: 市民政局
  • 时间:2024-08-20 15:44:39
  • 阅读:
  • 王凌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为老服务项目建设的建议》(建议80号)收悉。经与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协商、研究,现答复如下: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我市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保障,以“老有康养”优享工程为统领,加大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完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不断扩大老年教育供给,补齐适老化无障碍设施短板,奋力打造“老有康养”市域样板,持续提高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注重谋篇布局,健全老年助餐网络实现“出门可及”。一是切实优化老年助餐设施规划布局。综合考虑老年人口分布状况、用餐服务需求、服务半径等需求侧因素,统筹谋划老年助餐服务供给侧发展机制,按照一区(县、市)一规划、一镇街一方案、一村一策的原则,建成以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养老机构为主渠道,社会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邻里助餐点为补充的“3+3”助餐服务网络,构建“城乡15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实现助餐服务广覆盖、深覆盖。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有老年助餐服务设施1299个,其中老年食堂527个(标准化老年食堂350个)、老年助餐点640个、共享餐厅132个。二是大力强化老年助餐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将老年助餐列入“老有康养”优享工程及市长年度重点工作,标准化老年食堂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先后出台宁波市标准化老年食堂、“老年共享”餐厅和老年助餐点建设指引、全面推进老年助餐工作实施意见及市级地方标准《老年食堂建设和服务规范》,统一标准,提升规范。三是积极探索老年助餐多元发展模式。引导经营规范、价格普惠、位置便利的连锁餐饮企业或配送餐机构等建设“老年共享”餐厅。推动老年食堂在满足刚需老人需求后,服务辐射有需求的全龄段人群,提升老年餐厅“造血”能力。实施“中央厨房+助餐点+快捷配送”模式,发挥全链条助餐网络效能,为整个片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打开养老机构大门,依托养老机构共建老年食堂,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助餐送餐服务,实现资源共用、服务共享。2023年,全市助餐配送餐服务达1450万人次,助餐服务2922个村社,服务覆盖率95.39%。

    二是扩大教育供给,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普惠共享。”一是抓好组织统筹。组建老年教育联盟指导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主任,分管教育副市长任副主任。各区(县、市)成立老年教育联盟指导委员会,推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管理、办学、教育整体闭环的工作格局。2023年,在余姚市试点推进老年教育联盟资源整合,将21个镇街党群副书记、文教卫分管领导和老年学校校长纳入组织体系。二是抓好推进实施。支持有条件的市直机关、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力量、民办企业等,结合自身优势,通过联合共建、师资课程共享等形式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鄞州区在20余家区域性居家养老中心设立教学点,推动老年教育向养教互融发展。海曙区实施“星火计划”,保障老年人就近入学。慈溪市打造“银共体”组团式学习教育阵地。2023年,全市老年教育学校新增22所,老年学堂新增144所,新增注册学员16400多名。三是创新教学模式。着力创新“实体+线上”双模式教学实践,在办好线下实体教学班的同时,努力建设宁波老年大学云学院,通过三个课堂——网络课堂、直播课堂和公益课堂,推动老年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辐射。目前已开发录制智能生活、健康养生、音乐、书画、旅游、诗词、舞蹈、瑜伽、法律等内容的校本网络课近40门,课时长达300余节。累计开设直播教学班17个,录播和直播课程访问量累计突破50万人次,深受老年朋友的喜爱。优质高效落实省云上老年大学课程开发任务,共计上报省级网上平台优质课程50门153.6小时。

    三是加强设施改造,加快社区适老化建设实现“便捷优享”。一是统筹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我市住建部门积极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补短提质“一老一小”基础设施,以完善配套设施为切入点,以解决居民的基本民生问题为基础,改造过程中充分关注适老化改造,推进社区养老等生活服务。二是积极推动标准规范提档升级。2021年,更新了《宁波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导则》,其中明确老人服务设施的设计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增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老人助餐服务等改造内容,以满足餐饮、文娱、健身、养老、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需求。三是补齐无障碍设施短板。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改造,大力推进加装电梯进小区,自2017年以来,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审批流程,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截至2023年底,全市老旧小区共改造或新增单元门口坡道和扶手3660处,人行道坡化1030处,慢行健身步道7.3万米,累计完成加装电梯513台,改造成效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致力提升老年助餐服务品质,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加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老服务项目建设,深化社区养老服务内涵。

    一是加强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提升。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牵引,优化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的布局布点,分层分类、精准把握我市老年人餐饮消费喜好和口味偏好,设计推出老年人膳食指南。激活市场力量,培育宁波本土老年助餐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我市老牌餐饮企业影响力,探索老年助餐新服务,鼓励老年助餐机构开发老年餐菜单和老年营养食谱,提供丰俭由人的老年特色套餐。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助餐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与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和其他市场化物流公司合作,借力物流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精准覆盖“刚需”,不断提升我市老年助餐服务能级,为我市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助餐服务。

    二是加强优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在确保校园安全前提下,充分拓展宁波老年大学的线下实体教学班次和学额。深化推进全市老年大学资源整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会同宁波开放大学,加快推动校际合作交流,以“双校”融合发展引领全市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新突破。加强线上“云学院”建设,让更多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实现普惠共享。充分发挥联盟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协同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助力实现“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点、线、面互联互通。2024年,宁波老年大学将新增录播网课5-6门、60余课时,新增公益直播网课1门、64课时。

    三是加强社区适老配套设施建设。强化部门协同,持续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过程中,合理规划社区空间,配置相应的适老化设施,推动建立长效性政策机制,落实落细适老化改造内容。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适老化改造,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尊重老年人居住习惯,充分考虑小区内救护、消防的需要,以“无障碍”理念改造小区公共设施,重点推进居住区缘石坡道、人行通道、公共出入口楼梯灯设施部位的无障碍改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宁波市民政局

    2024年5月30日

    (联系人:阮翔,联系人:872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