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案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民政局对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485号提案的答复
  • 来源: 市民政局
  • 时间:2024-08-20 16:11:06
  • 阅读:
  • 潘玲娜、金梅、周娴华、何曙光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养老助老服务的建议》(提案485号)和并案提案《关于加强老年友好环境建设的建议》《关于大力倡导在养老服务中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的建议》《关于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的建议》收悉。经与市科协、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研究、协商,现答复如下:

    宁波是老龄化程度比较突出的城市,截至2023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179.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8.88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政策支持引导、设施规划建设、数智科技助力、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安全保障方面,为4余万老年家庭安装“老年一键通”,为25万名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险,为3064户特殊困难老年家庭安装生命体征监测等智能设备,为16万名特殊和困难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免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探索建立面向空巢、留守、独居、失能、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探访+帮扶+关爱”三位一体守护体系,惠及老年人3.9万余人。2023年投入11余万元在江北区文教街道大闸社区试点开展独居老人“智慧养、专业护和邻里助”“升级版”探访关爱项目。医养结合方面,出台医养结合专项补助政策,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行动不变的居家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市257家养老机构和2990个居家养老服务方中心(站)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签约合作。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均设立老年医学科,15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2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老年人提供分级诊疗服务。持续推进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市卫健委每年组织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1次,202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7.9%。

    二是完善老年友好环境建设。社区适老化建设方面,市住建局推动全市老旧小区共改造或新增单元门口坡道和扶手3660处、人行道坡化1030处、慢行健身步道7.3万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5台。2023年市残联推进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60个。居家养老服务方面,鼓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分层分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老年助餐、心理慰藉和文体娱乐等居家上门服务,每年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督促提高服务质量。到2023年底,全市有3A级中心(站)365个,推动4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全托护理服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61张。依托阵地面向老年人开展家庭照护、心理健康和养生保健等科学知识宣传讲座培训,惠及老年人3.2万人次。2023年建成市本级认知症障碍社区干预中心“银杏记忆家园”,每月开展“认知症关爱预防”活动,服务老年人600余人次。“院居家”融合服务方面,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支持有能力的专业养老机构承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到2023年底试点59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分片区、连锁化运行。市本级南山老年疗养院、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将专业服务辐射至周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惠及老年人4万余人。孝亲敬老方面,组织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引导宣传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强化子女的赡养责任,普及养老政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市累计建成老年友好社区50个,2023年7个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三是推进数字养老助老服务。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出行、购物、就医和缴费等便利服务,并保留线下办理入口和渠道,支持传统大厅窗口、自助机、银行网点、亲属代办等线下方式办理。“浙里办”宁波频道和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完成“适老化改造”并推出“长辈版”,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便民服务、子女家人代办及语音播报等无障碍功能。智慧助老方面,推进“甬易养”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加快应用“养老人才培育”、“居家上门服务”、“机构安全巡检”等高频场景,2023年线上培训养老护理员超61万人次,实现线上机构安全巡查全覆盖。实施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普及工程,2023年市科协培训老年学员15.4万人次,市大数据局开展“数智服务 助企惠民”主题活动,组织数智服务分队下沉服务近百次。

    四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成立全国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全市建有护理员培训基地27家、技能等级认定机构21家。全市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9个,培育在校生600余人。2022年以来启动实施养老护理“百千万”专项培训工程,充分考虑养老护理员年龄、性别、学历等结构性不合理问题,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2758人次、家庭照护者培训20000人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3625人次。落实人才奖补制度,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标准由150-300元提高至300-1200元,持续把养老护理等工种列入我市紧缺技能人才培训范围,对在企业一线从业的养老护理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10000元、20000元的岗位补贴。全市探索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试点在市本级、海曙等地成立“养老领军人才工作室”“养老大师工作室”“养老骨干工作室”。争取人力社保等部门支持,推出事业编制定向招录养老护理员优秀人才,2023年招录事业编制岗位4名。推选优秀养老从业人员参加各级各类荣誉评选,2023年我市获评省功勋养老护理员1人、“浙江省优秀护理员”12人。

    五是探索志愿助老服务模式。加强志愿服务尤其是志愿助老服务政策制度创制,出台《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以及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实施办法等制度办法,推动志愿助老服务规范发展。发挥宁波We志愿服务线上平台,为全市志愿服务提供时间存储、积分兑换、保险保障、学习培训等服务,2023年平台发布为老志愿服务活动1762次、为老志愿服务32898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0.5万小时。加强志愿者骨干培训和志愿服务项目支持,2023年全市举办志愿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扶持高山老年人关爱服务及独居老年人关爱等项目75余万元。推广“党员+社工+志愿者”志愿助老模式,发挥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基层老年协会、银辉志愿者联合会等基层社区组织力量,分层分类开展志愿助老活动。全市约有4.5万多名低龄健康老人结对帮扶6万多名高龄空巢困难老人。此外,在海曙、镇海、余姚等地探索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新模式,试点实施志愿助老服务积分制管理。

    六是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依托市为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作用,完善养老服务重点领域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借助“141”基层治理平台平安检查系统,建立隐患“发现、整改、督查、销号”闭环管理机制,规范检查发现问题处置移交程序,2023年先后向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移送有关问题线索37次,有效推动问题整改。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以“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名义针对老年人实施各类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共184件,罚没款505万余元,强化对养老产业市场的监管整治。加大养老服务领域反诈宣传力度,提升老年人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2023年民政系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438次,媒体宣传播报570余次,制作发放宣传品18660份,开展电话宣访1000人次。

    下步,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吸纳各位委员相关建议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攻坚提升:一是落实落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面落实26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依托数字化改革和社保卡集成,探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优化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畅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机制,打造形成筹资多元、供给丰富、便捷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二是继续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今年将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20家、其中竣工10家。新增标准化老年食堂60家、老年共享餐厅40家和老年助餐服务点374个。加快医养融合,推进市六区62个养老机构与医疗设施合建或毗邻建设,医养结合比例由现状的16.42%提高至“十四五”规划末31%。三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今年将建设10个以上认知障碍社区干预中心,新建智慧养老院10个、养老服务智能服务终端450个。持续推进社区和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培育一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不断优化老年宜居环境。四是持续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引育管用爱”全链条建设,持续推进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培育培训和孵化志愿服务队伍,实施养老护理“百千万”培训工程,完成培训家庭养老照护者培训10000人次、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不断提升养老行业人才队伍专业水平。

    感谢你们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宁波市民政局

    2024年5月30日

    (联系人:吕亮弯,联系电话:8918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