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以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食堂建设为抓手,逐步探索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村(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示范、社会参与为导向”的颐居养老服务模式,农村养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服务设施 夯实颐养基础
做精助餐服务,共享幸福味道。为了达到杭州市“全城通吃、优惠通享”的工作目标,从2020年开始,双浦镇新建和提升了16家老年智慧食堂、9家临近助餐点,实现了老年人社区助餐网点覆盖率100%,据“浙里康养”智慧助餐平台统计,目前已实现日均助餐950余次。此外,为进一步体现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在村(社区)及乡贤的共同助力下,双浦镇籍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免费就餐,其他年龄段老年人每餐10元。同时,积极推行“中央厨房+区域厨房+无油烟餐厅”的工作模式,提升助餐服务水平,并结合开展探访关爱工作,实现送餐到家,打通助餐服务的“最后一米”。
做好安居改造,守护银龄生活。双浦镇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兼顾实用、安全、舒适的前提下,近3年来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35张,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132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了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事故。
做精为老服务,提升专业水平。双浦镇以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统领、24个村(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支撑,全面引入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杭州市遐龄荟为老服务中心,持续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急等专业化的生活照料服务、康复护理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每月提供服务7500多人次。同时,加强队伍建设,持续组织养老护理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有89人,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已达46名。
做强机构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双浦镇围绕“足不出户、养老无忧”的目标,统筹发展建成了省四星级老年公寓——杭州金秋钱塘老年公寓,按照护理和休闲住养的不同主题,建设床位586张,目前已入住老人378名。同时,为了兼顾经济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建设了普惠型公建民营嵌入式养老机构——杭州市西湖区西夕颐养院,建设床位50张,目前已入住老人37名。
加大保障力度 办好民生实事
强化财力保障。为了更好地提升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能力,双浦镇于2024年投资280多万元,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辖区内13处为老服务场所进行专业化运营。特别是东江嘴村老年食堂,凝聚乡贤力量,在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设立了“东江嘴村睦邻敬老专项基金”,实现了为老服务的再提升,进一步营造了全镇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强化出行保障。为了更好地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的出行以及就医需求,双浦镇将优化辖区内公交线路纳入年度民生实事,新增公交线路3条、优化调整线路6条,高效串联辖区内的卫生院及地铁站点,提升了老年人外出及就医的便捷度。
强化安全保障。双浦镇开展老年人“夕阳守护”行动,免费为全镇孤寡、独居等老年人安装智慧烟感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同时,开展老年人防诈骗主题宣传活动,大力推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金夕学堂”老年智能手机培训,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230余场次,服务老人5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识诈防骗能力。
强化医疗保障。双浦镇设立了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下设袁浦分中心和周浦分中心以及8个医疗站点,完成了15分钟医疗圈布局,医疗服务场所面积已达1.15万平方米,并配置了高端医疗设备,实现了基础病在本地治疗的目标。2024年,双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流感接种工作,惠及老年人1.1万余名。
开展文娱活动 提升幸福指数
助力老有所学。双浦镇投资近500万元,将原周浦中学4200平方米的教学楼改造成双浦镇老年大学,开办了40个班级,提供学位1200余个。同时,利用村(社区)文化家园等场地,在31个村(社区)开设了老年电大课程班。一批批老年学习场馆的建成,极大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闲暇生活。
服务老有所乐。双浦镇投资600多万元提升改造了双浦镇民生综合体,目前已经建成村(社区)级民生综合体5处。同时,借助民生综合体平台,积极开设书法、摄影、手工制作等课程,定期举办各类作品展览,切实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荣誉感。
倡导老有所为。双浦镇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的作用,邀请他们加入民生议事堂、矛盾调解队、志愿服务队等,让老人们继续发光发热,为农村发展尽一份力,为社会和谐添一份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