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乙巳蛇年已登场,在宁波的地名文化中,与龙、虎生肖相比,“蛇”似乎显得格外低调,相关的地名数量并不多。然而,这些为数不多的地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印记。让我们将视野投向宁波的街巷、山丘之间,寻找沉淀下来的“蛇地名”。
它山,名字背后的隐秘关联
它山堰,宁波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个名字中的“它”字大有讲究。按《辞源》《辞海》,“它”字有四种读音,其中当“它”通假“蛇”字时读shé。从字面上看,“它山堰”“它山庙”等地名中,难以直接看出与蛇的联系,但在它山堰的建造过程中,或其周边的古老传说里,是否有蛇的身影,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与挖掘。
它山庙全称 “敕赐它山遗德庙”,其历史也颇为悠久。唐时为纪念县令王元暐初建,北宋建隆元年始建庙宇,因横亘于庙前的纱帽山与绛山狭谷之中的蛇山而起名,因蛇呈龙像,故起名蛇山庙。北宋咸平四年庙宇扩建,南宋乾道四年,宋皇朝赐庙号“遗德”。由于蛇属百足之虫,有损王公声望,便将蛇山庙改作它山庙,但其含义不变。
蛤蟒坑村,5A景区背后的神秘村落
奉化区溪口镇有个村庄名叫蛤蟒坑村。“蛤” 指癞蛤蟆,“蟒” 指蟒蛇,从名字就能看出,这里曾经有癞蛤蟆和蟒蛇出没,可见当时其环境是偏僻的丛林地带。
蛤蟒坑村隐在5A景区背后,风景美如世外桃源。其中的雪窦山古道位于奉化蛤蟒坑村到雪窦寺之间,沿途有红枫、古桥、水库、巨石、溪流、大佛。春天,走在雪窦山古道上,巨石、溪流、瀑布与各种各样鲜艳美丽的鲜花相互映衬,令人陶醉。这里四周群山环抱,适宜在春秋冬季攀登。
朴蛇山,海面上的神秘小岛
朴蛇山位于北仑区梅山街道梅东村盘峙东部500米的海面上,是一座无人岛,岛长约650米,宽约200米,南北两端为山丘,高约50米,中间为平地,山脚皆为悬崖峭壁,全岛面积0.13平方千米,山坡被茶园和树林覆盖,四季绿茵如毯。
《北仑区地名志》中有朴蛇山岛的记录。朴蛇山不仅名字独特,还有着神秘的生态奇观。据北仑区梅山街道梅东村盘峙的耄耋老人回忆,从前每年春夏,每逢大潮汐,朴蛇山下周围海域常有成千上万条鲻鱼在此觅食嬉戏,村民用旋网或鱼叉捕捞,幸运时一次能捕到上百斤。此外,朴蛇山还是海市蜃楼的常现之地。从前,大雾弥漫时,山上曾多次呈现出皇宫一样的亭台楼阁,能持续几分钟,人们把这种奇观称为 “开天门” 。这些传说和奇观,为朴蛇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镇蟒塔,镇压巨蟒的传说
镇蟒塔又名小白塔、少白塔,位于天童寺附近,靠近小白岭墩,始建于唐代。整个塔外观风格中西合璧,登临塔顶,凭栏眺望,岭下山景、太白湖风光尽收眼底。
相传唐会昌年间,岭间有巨蟒出没,伤害行人。天童寺住持心境藏奂禅师蒸制馒头喂食巨蟒,并对其说法,开导它弃恶从善,莫害生灵。不久后,巨蟒死去,禅师将其焚化,把骨灰埋在岭上,并筑塔镇压,取名“镇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