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设标和地名文化保护弘扬等工作,以高质量地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工作基础
景宁县结合实际,制发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乡村著名行动”实施方案》,为全县乡村地名管理工作提供指引。同时,依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名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专家评审+村民参与”的命名机制,确保地名命名既符合规范又彰显畲族文化特色。
该县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组织各乡镇(街道)分管民政业务的领导、民政干部等认真学习领会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规定,研究部署全县“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明确重点任务、工作时限等。
景宁县还邀请第三方力量,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等方式,重点摸底排查乡村地名“有地无名”“一地多名”“有名无标”等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账管理,确保问题排查整改全覆盖、无死角。目前已排查整改不规范地名标志10余处和不规范道路标志2处。
丰富地名内涵
景宁县积极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工作,重新修撰《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名志》。全书共收录各类地名11大类、56个子类,约119万字,系统梳理了全县地名的历史渊源,展现其文化内涵。同时,编制《景宁畲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区图》《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图册》等,为地名规范管理筑牢基础。此外,景宁县还着力建设并推广乡村地名命名采词库,充分融入畲族文化、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等特色元素,让每一个地名都成为景宁独特文化的生动注脚。
该县加大对乡村地名标志的投入力度,统一设计、制作极具畲族特色的地名标志。在全县多个乡村的主要路口、村庄入口等显眼位置,设置了类型丰富的标准地名标志,包含村名碑、路牌、门楼牌等。例如,鹤溪镇东弄村村口矗立着刻有“畲寨东弄”字样的村名碑,碑身刻有精美的畲族传统图案,独具特色;澄照乡的道路牌融入畲族彩带元素,既醒目又有文化内涵。这些地名标志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以及游客识别方位,成为展示乡村文化的亮丽窗口。
景宁县民政局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征集、寻访活动。通过查阅志书、碑文等各类文史资料,以及现场调研等方式,梳理乡村历史沿革,深入挖掘整理乡村地名故事、传统习俗等内容。自活动开展以来,已收集地名故事30余篇,制作完成地名文化宣传视频7条。此外,县民政局还定期开展地名宣传活动,向群众赠送地名故事宣传册;各乡镇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墙(廊)、村史馆等阵地,积极组织开展乡村地名故事演讲、展演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地名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地名背后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
打造地名品牌
景宁县积极宣传推广“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发起“广泛点亮身边地名”倡议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推进,该县健全完善乡、村两级采集员制度,以集中采集的居民点、街路巷、乡村旅游景点等地名作为“锚点”,引导广大群众自主采集并上传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等乡村产业设施以及其他兴趣点信息,方便了快递进村、山货进城,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景宁县深挖地名品牌价值,将地名元素融入特色农产品中,成功打造英川粉皮、九龙乡千峡山蜂蜜、畲乡地瓜面、秋炉溪鱼干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同时,积极联动助农直播间与城市社区,大力开展产品推介活动,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累计销售额达百万元,有力推动了乡村地名与农村电商、农文旅产业发展融合。此外,该县还依托湘师文化、畲族文化、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打造“道化春晚”“漈头春晚”等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地名文化的影响力。
景宁县精心开辟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以大漈乡为例,“云中大漈”景区是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该县巧妙将旅游与游戏相关联,开展了“漈往开来 悟空奇遇”主题活动,得到了传统媒体以及抖音、小红书等多平台的广泛报道,相关话题强势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榜,阅读量突破百万,成功带动旅游创收上千万元,有力提升了大漈乡的知名度与文旅产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