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湖州长兴:安息堂建设的县域探索
  • 来源: 中国社会报
  • 时间:2025-03-21 10:15:24
  • 阅读:
  • 近年来,浙江省长兴县积极贯彻落实有关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将安息堂建设作为殡葬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节地生态安葬的重要举措,统筹制订全县殡葬设施规划,专项保障土地70亩,规划20万个骨灰安放格位,全部建成后可比建设墓地节约土地600亩左右。截至目前,14家镇级安息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安放骨灰1.1万余例,节约土地资源50余亩。

    紧抓三个先行,做到统筹建

    规划布局先行。长兴县民政局加强与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将安息堂建设用地纳入全县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布局。同时,突出县域殡葬特色,结合长兴地域文化,立足群众实际需求,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区位交通、土地资源等综合因素,稳步推进殡葬设施建设谋划,共在全县16个乡镇(街道)确定镇级安息堂规划布局14处,并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长兴县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确保安息堂建设使用土地合法化、科学化、集约化。

    典型试点先行。该县从乡镇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和平镇为镇级安息堂建设试点乡镇,通过“村筹一点、镇出一点、县补一点”方式,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60余万元建成全县首个镇级安息堂精品样板。同时,通过“互联网+殡葬设施”方式,优化骨灰存放管理体系,打造绿色智慧安息堂。目前,该镇已安装骨灰安放格位6148个,可满足全镇50年的骨灰存放需求。

    规范标准先行。该县制定出台《长兴县智慧绿色安息堂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智慧绿色安息堂建设四项“统一”标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设置标准、统一规范管理,实现安息堂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

    遵循三项原则,做到精准管

    坚持公益惠民原则。立足安息堂建设的公益属性,保障群众“逝有所安、服务均等”的基本需求,该县明确安息堂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政府定价,格位费用由财政全额保障,仅收取每例每年不超过50元的管理费用,并将其纳入殡葬惠民政策范畴,进一步完善全县殡葬基本服务惠民政策体系。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该县明确乡镇(街道)作为安息堂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县委县政府领导、民政指导监督、涉及部门配合、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村(居)具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所有乡镇(街道)均配备安息堂专职管理人员1—2人,建立健全骨灰交接、存放、祭扫、设施维护、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同时,县民政局将安息堂管理纳入节地生态安葬年度考核内容,并根据各乡镇(街道)管理情况,实行不同等次的奖补措施,有效调动了乡镇(街道)管理的积极性。

    坚持疏堵结合原则。按照新老办法相结合的原则,该县自安息堂启用后,新产生的骨灰、散坟骨灰全部进安息堂安放;同时,通过殡葬信息管理系统、“身后一件事”平台,建立健全骨灰存放追踪机制,实现全流程信息可追踪查询,杜绝散埋乱葬现象发生,保障安息堂运行规范有序。

    汇聚三方力量,做到高效用

    党员率先垂范。长兴县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兴县全面实施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试行)》《长兴县丧事简办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通过立规矩强化刚性约束;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带头将逝者骨灰存放安息堂,通过树立榜样实现柔性引导。

    强化宣传引导。该县整合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介,采取经常性宣传教育,并结合清明节、冬至等祭扫高峰时间节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相关政策和先进典型案例;同时,制作和播放殡葬改革专题片,引导群众观念从“入土为安”向“入室为尊”转变。

    群众广泛参与。该县借力户主大会、诚信村建设等,将厚养礼葬、节地安葬等理念纳入村规民约;依托“和治理事会”志愿服务队,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做到事前政策宣传、事中帮助联系、事后加强跟踪。比如,虹星桥镇午山永安堂启用前就发动100余名“和治理事会”成员参与,累计开展殡葬政策宣传活动32场次,顺利引导群众将逝者骨灰进入安息堂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