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关注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北仑:从『摸着土路回家』到『跟着文化认路』
  • 来源: 中国社会报
  • 时间:2025-04-30 16:38:09
  • 阅读:
  • 近日,在北仑区梅山街道梅西村,新命名的乡村道路“铁沙湾路”成了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路名背后,有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早年间,每逢雨天,这条乡村道路非常泥泞,行人行走艰难。居住在附近的一位铁匠将打铁剩余的铁渣撒在路面上,以便百姓出行。如今,这段故事在“乡村著名行动”中被重新挖掘,一条东起店跟梅西公路,西至胡家城门口的道路因此得名。近年来,梅山街道以地名“小切口”书写振兴大文章,通过规范路名、挖掘文化、数字赋能等举措,为乡村治理和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无名”到“有名”:

    小地名解决大难题

    梅山是一座古老的海岛,几百年来,澎湃海水与皑皑盐田在这里交织出独特的渔盐文化,勤劳的梅山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如今,在这座海岛上,一条条宽敞的马路如银色缎带蜿蜒伸展,新时代乡村文旅项目星罗棋布。然而,与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相适应的是,这些道路没有规范的名字,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乡村生活需求,也制约了梅山文旅发展。导航、快递问题最为明显,一句“拐过祠堂第三棵大树”的指路信息让人绕半小时。为乡村“著名”,加快推进乡村地名建设,正当其时。

    梅山街道组织各村村干部、村民一起组成多支小队,实地走访排摸出未规范命名道路29条,并细致记录了每条道路的走向以及与周边道路的联系。对一些把握不准的道路由来,邀请村里老人讲述历史、提出建议,如“炮台下路”因明代抗倭烽火台得名,“堍里塘路”则还原了已消失的古塘记忆。经梳理整合,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终,22个路名经村民们举手表决顺利通过。一块块崭新的路名牌制作完成后,区民政局、梅山街道和村社干部又根据路名牌设置规则和实际情况,在合适的位置安装路名牌。

    “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梅山街道有22条乡村道路得以命名,94条地名被采词库收录,65个兴趣点标注上图,该留存的存起来,该新增的增上去,乡村道路“无名之痛”彻底成为历史。

    从“有名”到“有故事”:

    地名唤醒乡愁记忆

    在梅山记忆馆,一场名为“地名里的乡愁”的展览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这里不仅展示了梅山街道及各村地名的历史由来,还有梅东的马灯、梅中的舞狮、梅港的舞龙、梅西的腰鼓、碑塔的鼓阁等民俗文化,以及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发展痕迹等地名记录。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让初来梅山的游客了解了梅山的历史文脉,这是独属于梅山的印记。

    梅山乡村路名中,带“塘”字的地名最多。这是因为梅山是由海塘不断外扩而成的,现在所见的河是由早年的塘扩建而来。以前,老百姓喝水、洗衣都要从塘中汲水。可以说,“塘”是梅山发展的根,以“塘”为名,就是记住过往的“家”。

    22条道路里,铁匠的善举从口口相传到“铁沙湾路”标识牌立起,成为看得见的德育教材;梅港村百年舞龙传统,在“舞龙路”上得以铭刻,鲜明的文化特征让人一眼便知……当不起眼的地名被赋予浓厚的文化色彩,村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好像生动地浮现在眼前。

    从“摸着土路回家”到“跟着文化认路”,梅山的“著名”之路,让条条小道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的灵魂。

    从“有故事”到“有能量”:

    数字赋能开辟共富新路

    在梅山街道,地名服务与数字化紧密结合。人们只需轻轻一扫路牌上的二维码,路名含义、历史沿革、道路所在位置的地图示意随即跳转生成,页面上还设置了周边门牌、周边查询、15分钟兴趣点等场景按钮。

    为了做好地名信息化服务,街道还加强了乡村景点、便民服务设施、餐饮等乡村兴趣点采集,并联动高德、百度等导航平台,让这些兴趣点与路名牌联动,小小的二维码汇聚起周边景区、餐饮、山塘水库、卫生院等生活休闲娱乐场景,成为乡村要素流动的“导游”。如今,一条条新路陆续上线导航,梅山的草莓采摘、海岛垂钓、大牛山赏梅等特色产业借势“出圈”。

    地名“软实力”成就乡村“硬支撑”。自2024年梅山街道启动“乡村著名行动”以来,每一个路名都有来处,以文化为魂,避免了“千村一面”的空与大;每一个兴趣点、老地名都被收录,为产业所用,助力梅山农文旅融合,让村民们口袋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