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关注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全国通办”落地!跨省登记新人,10分钟“解锁”结婚证
  • 来源: 甬派客户端
  • 时间:2025-05-16 11:18:22
  • 阅读:
  •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起实施,婚姻登记取消地域限制,实现“全国通办”,为跨地域登记提供便利。

    5月12日,新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记者走访了婚姻登记现场发现,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手续的简化,更是一场关于“服务升级”的悄然变革。

    现场直击:跨省登记新人,10分钟“解锁”结婚证

    当天上午9时,湖南籍谢女士与江西籍胡先生走进海曙区婚姻登记大厅。这对相恋4年的情侣,特意提前预约了新政实施首日的结婚登记服务。

    在智能核验设备前,两人将身份证轻轻一刷,屏幕上弹出身份信息与婚姻情况。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引导他们签署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从提交材料到领证,全程不到10分钟。我们俩原计划5月底回老家拿户口本结婚,往返车费要2000多元,还得请两天假,现在赶上新政实施,我们省了很多麻烦。”胡先生告诉记者。这对新人还现场体验了婚前辅导课。在国徽高悬的颁证厅,他们跟着志愿者宣读《结婚誓言》,共同写下对婚姻的期许。

    婚姻登记业务量印证了改革热度。数据显示,当天海曙区婚姻登记中心办理婚姻业务达75对,相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其中“全国通办”占比超50%。“目前,5月20日、21日热门日子的320个预约号也已全部约满,建议新人错峰办理。”杨真真补充道。

    政策解读:

    从“地域限制”到“全国通办”跨越

    宁波作为全国首批“跨省通办”试点城市,早在2023年6月启动探索。当时还需提交居住证、双方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如今办理婚姻登记的手续更加简洁。

    据杨真真介绍,新政核心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地域限制,无论户籍在何处,均可在全国任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二是取消户口簿要求,通过全国婚姻信息库与公安、法院等12部门数据互通,实现婚姻状况“一键核验”;三是强化服务属性,将婚姻家庭辅导纳入法定程序,引入第三方机构调解离婚申请。

    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全国通办”面临部分挑战:一是历史档案缺失,偏远地区的婚姻信息未全部录入系统,影响核验结果;二是身份冒用风险,系统虽能核验婚姻状态,但存在身份证伪认情况,仍需强化人脸识别。

    值得关注的是,新政还重构了婚姻登记的社会功能。“过去户口簿是家庭干预的‘最后防线’,现在更强调个人责任。”江北区婚姻登记管理中心主任彭盼盼说道,也就是说,当事人声明与联网信息不一致的,需承担法律后果。

    未来展望:服务随人走,“甜蜜经济”发力

    这场改革的意义远超登记流程的简化。

    在过去,受管辖权限制,市民办理婚姻登记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办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达1.25亿,像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流入人口更是高达3508.46万人,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29.23%。

    “全国通办” 解决了 “多地跑” 痛点,更标志着社会治理从 “户籍地管制” 转向 “服务随人走” 的理念革新。

    为应对挑战,宁波已全面升级婚姻登记服务。各区(县、市)婚姻登记中心推出特色婚姻辅导服务。江北区婚姻登记中心针对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由专职志愿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全周期的婚姻家庭辅导方案,为处于婚姻不同阶段的人群提供“一对一”的差异化精准服务。北仑区婚姻登记中心则创新推出“夫妻夜校”,定时定期开展婚姻辅导活动。镇海、慈溪等地更是将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搬进宁波植物园、中式园林等景点,打造领证新地标,积极发展“甜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