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临平区积极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建设要求,通过推进乡村道路命名促进邮路畅通、编制乡村门牌推动邮政快递、加强地邮融合助力乡村文旅振兴,充分发挥了“乡村著名”与“村村通邮”的叠加效应,推动了乡村地名工作与邮政快递体系协同共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以邮路为媒,畅通乡村发展“动脉”。临平区民政局组建地名文化工作团队,立足地理特征、产业特色和人文底蕴,科学推进乡村道路系统性命名工程。以崇贤街道新宇村为例,该村道路命名严格遵循“尊重历史、体现特色、规范有序”的原则,如“向欣路”的命名既体现了道路沿线新业态带动群众增收的发展景象,又被赋予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寓意。同时,区民政局还创新建立“邮路信息员”机制,充分发挥邮政投递员“人熟、地熟、路熟”优势,实现道路信息动态更新维护。
以门牌为介,架起便民服务“桥梁”。临平区探索打造智慧门牌,集成邮政定位、便民服务、地名文化介绍等功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例如,该区的“奶奶工坊”精准对接农村老年劳动力,推出了从采莲到包装的一系列就业岗位,在标准地名地址和邮路建设的双推动下,游客不但能精准导航到点,莲制品也得以更便捷地走向全国。坐落在向欣路上的“李伯伯农场”“麦田咖啡”等网红打卡点如今也有了准确的“坐标”,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游客来访,都能跟着导航精准定位。
以文化为魂,激活乡村振兴“密码”。临平区地邮融合工作的推进,还促进了文旅新兴业态的发展。一方面,临平区推出《地名文化 点亮临平》系列专题明信片,以及“龙洞”“龙旋村”“龙兴文化公园”等系列文化邮戳,将地名转化为可收藏、可传播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当地举办系列文旅融合活动,传播优秀地名文化,增强群众地域认同感,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