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象山县民政局组织殷夫中学地名社学生到大徐镇大徐村地铁站开展活动。
今年以来,浙江省象山县民政局主动作为,联合县殷夫中学开展大徐村地名文化调研活动,打造“行走的文化课”,构建了“调研—挖掘—传播”的实践模式,为地名文化传承探索了新路径。
创新机制
针对以往地名文化宣传单向输出过多、双向互动不足的问题,象山县民政局转变工作思路,主动对接教育部门,与殷夫中学建立常态化合作。县民政局拥有历史文献、族谱资料、民俗研究成果等丰富专业的地名文化资源,学校地名社则汇聚了对本土文化充满热情的学生,他们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和传播潜力,是地名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活动中,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深入校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地名文化调研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例如,如何查阅族谱、如何与村民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如何分析老建筑遗迹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等。学生则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深入走访村落,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地名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注入了新鲜活力。通过这种校地合作模式,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地名文化的价值被充分激活,原本沉睡在档案资料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得以在校园生根发芽。
深化实践
大徐村是革命诗人殷夫的故乡,其村名演化与殷夫的革命精神紧密相连。调研活动中,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与殷夫中学地名社学生共同深入大徐村,沿着村道走访老建筑遗迹,探寻地名起源的实物证据;查阅族谱记载,从家族传承的视角梳理村落发展的脉络;聆听村民口述历史,用老一辈的亲身经历丰富地名文化内涵,使地名背后的故事更加鲜活生动。
通过调研、挖掘,地名社的学生不断发现红色基因与地名文化的融合点,并以社团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故事会、分享会等形式,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大徐村红色历史和地名文化故事。学生们还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校报等渠道宣传大徐村,让更多学生了解了家乡地名的魅力,激发了大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拓展维度
象山县民政局进一步拓展活动场景,继实地走访大徐村后,又组织地名社学生前往地铁大徐站,指导学生结合地域历史、民俗传统和城市规划,深入解析大徐站站名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契机普及全县其他地铁站的站名由来及背后故事。此举通过地铁这一公共空间,让更多市民了解了地名法规政策、地名知识和历史文化,拓展了地名文化传播的场景。
地名社的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寻根”的视角主动探寻家乡地名背后的故事,在实地观察与亲身实践中不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活动结束后,地名社的学生在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以“行走的文化课”为主题,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对大徐镇各村的走访并逐步拓展至其他乡镇。
象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校地携手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不仅为地名文化的延续培养了主力军,还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本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