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关注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余姚:孩子们与家乡边界的奇妙邂逅
  • 来源: 中国社会报
  • 时间:2025-08-05 10:20:52
  • 阅读:
  • “哇!这就是界桩呀!”7月23日,浙江省余姚市一处不起眼的角落突然热闹起来。十几个小朋友围着一个三棱形水泥桩子,有的踮脚仰头看,有的伸手轻轻触碰,还有的趴在地上研究底座的刻字——这便是余姚市、海曙区、江北区三交点界桩的A桩,是当天由余姚市民政局与海燕公益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童”探界桩活动的“主角”。

    这个界桩一面无字,讲解员蹲在孩子们中间,指着它解释:“它是海曙余姚线上的其中一个界桩。原本以身后的姚江为界,界线在江中心,但为了不影响河道通行,就拆分为A、B两个桩,B桩设置在江对岸的江北区。”话音刚落,界桩管理员王大爷凑了过来,他摸了摸界桩粗糙的表面,眼里带着笑意:“这桩子可比你们的岁数大,我每月都来看看它,刮风下雨都得来,就怕它受伤。”王大爷边说边比划着,小朋友们瞪大双眼仔细倾听。

    其实,这份好奇早在活动一开始就被悄悄点燃。余姚市“乡村著名行动”讲解团的讲解员,用简单明了的话语为孩子们打开了界线的世界:“界线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这边是余姚,跨过去就是海曙,是不是很神奇?”讲解员说,“界桩是边界的永久性标志,由界碑和底座两部分组成。其中,界碑采用花岗石凿制成型,底座则既可由界桩自带,也可用钢筋混凝土灌制。从类型上划分,界桩主要有三面型、双面大型、双面小型和简易型四种。界桩像一名‘忠诚的卫士’,作为标识不同行政区域的实体标志物,守护在界线上。”

    前往界桩的路上,知识问答成了最热闹的环节。“余姚界线上有多少个界桩呀?”讲解员刚开口,身穿蓝色T恤的小男孩就举高了手:“我知道!22个!”讲解员接着补充:“这22个界桩包括县级16个、市级6个!”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界线、用奔跑的距离计算总长,“童”探界桩活动让孩子们在追着界桩跑的过程中,记住了家乡边界的模样。据余姚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工作人员介绍,该市今年牵头“江北余姚线”“余姚慈溪线”的联检工作,这次探秘的三交点界桩,正是联检中的关键一环,而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爱上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就是最生动的教育。